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璧山千年文化遗存系列报道之十一  铁围寨:饱受战火洗礼的古寨

(2014-11-24 10:53:13)
标签:

璧山

青龙湖

铁围寨

分类: 璧山人文

铁围寨:饱受战火洗礼的古寨

新闻作者:罗君 连宏宇 文/图 发布时间:2014-11-24   来源:璧山报

 

http://www.bswxw.com/bsb/UploadFiles/201411/20141124095206124.jpg 铁围寨:饱受战火洗礼的古寨" TITLE="璧山千年文化遗存系列报道之十一  铁围寨:饱受战火洗礼的古寨" />

宽厚高大的城墙

 

  说起青龙湖的古老寨,许多璧山本地的百姓都熟知,本报也于日前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
  然而,在古老寨的对面,位于云雾山山脉所属的龙岭山巅,有一座许多百姓较为陌生的古老城寨,因其在抗击蒙军的进攻中,铁壁铜墙、固若金汤、不可攻克,而被誉为铁围寨。
  11月20日,本报记者来到铁围寨,共同探寻古寨迷人美景的历史人文。

http://www.bswxw.com/bsb/UploadFiles/201411/20141124095236721.jpg 铁围寨:饱受战火洗礼的古寨" TITLE="璧山千年文化遗存系列报道之十一  铁围寨:饱受战火洗礼的古寨" />

远眺铁围寨所在的龙岭似一叶扁舟

http://www.bswxw.com/bsb/UploadFiles/201411/20141124095257605.jpg 铁围寨:饱受战火洗礼的古寨" TITLE="璧山千年文化遗存系列报道之十一  铁围寨:饱受战火洗礼的古寨" />

悬崖峭壁被涂抹成绚丽的大画屏

 

作用:抗御蒙军金戈铁马
  铁围寨地势险要,海拔高805.8米,东临青龙湖,西为古老城、九女峰。铁围寨所在的龙岭为一扁舟形状,平地耸起高数百丈直冲云天,东、西、南、北四面悬崖陡壁,龙岭山顶北面高,南面略低,长800米,宽300米。
  “修寨时就是沿着龙岭山顶四周的悬岩绝壁构筑石墙。”74岁的大路街道大沟村一组村民刘中禄自愿给记者担当“临时导游”,据他介绍,铁围寨修筑时一般在百余丈高的雄险峭壁地势筑矮石墙,在西北、东面、南面的几段缓坡处则修建了宽厚高大的寨墙。而古寨开设了西、北两门,西寨门古称“铁围门”,北寨门名“凌云门”。
  记者沿着九女峰方向的谷边沙石道北行爬坡,经七弯八拐后步入掩映在苍松翠林间的荆棘小道缓缓上行,方进入铁围门。虽然行进的路途颇为艰难,但随行的同事却一路夸赞从该道路攀行可四处观赏美丽景色,其险峻的风光令人陶醉。
  记者打探得知,还有一条小石道,从青龙湖西攀岩而上,进入铁围寨的北门(凌云门),盘旋曲绕,如步天梯。
  据史料记载,铁围寨是南宋后期宋人为抗御蒙古军队入侵川渝守土自卫时修筑的。以后各朝代每逢战事,当地军民多次修补,成为了躲避战乱的安身之所。
  说起铁围寨的修筑,就不得不了解一段历史:南宋偏处临安(今杭州),蒙古政权自灭夏、灭金后,又掉头兴师进攻南宋,在南下攻袭两淮(指今日苏皖两省淮河南北的地方)的同时,分兵直取川渝,企图占领西南半壁,然后东下会师,包围南宋朝廷,川渝地区成了蒙军战略计划中的重点。
  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到川渝,根据蒙古骑兵善于在平地作战的特点,采用贵州南宋末年抗蒙名士冉琎、冉璞的建议,实施移城上山,以重庆为中心,在合川筑钓鱼城,在其他重要沿江和山区建许多山城,并号召百姓择险峻地势筑堡修寨,用以抗御悍敌。
  而这种将许多大山城连点成线,众多小寨堡作为辅助点的布防措施,“如臂使挥,气势联络”,成为了川渝军民抗御蒙军金戈铁马的基础。铁围寨就是在此种形势下兴建的,作为璧北军民的囤粮之地,在守土抗击蒙军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得名:挫敌破围名扬川渝
  说起铁围寨名字的来历,有一段流传已久的故事,相传南宋理宗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成吉思汗之孙)亲率大军再次入侵南宋,他命皇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哈台由南北分别进兵以期会师荆湖外,而自己则亲自带领十万精兵分兵三路南下,主攻巴蜀,企图攻占川渝后再顺江东下,与荆湖方面的蒙军会合,直取临安,消灭南宋。
  据《陇右金石录》卷五所录《汪忠烈公神道碑》记载,蒙军前锋元帅汪德臣在攻打合川钓鱼城时欲劝守将王坚投降被飞石击成重伤,蒙哥“以缙云山寺高爽、命往居之”养伤。同时,蒙哥还下令清扫距离缙云山较近,但被南宋军民据守的铁围寨、古老寨,用以巩固其临时后方的安全,蒙军铁骑千人出动袭击铁围寨,但被南宋支持岳飞抗战的爱国状元冯时行的嗣玄孙率数百军民屡次挫败。
  蒙军多次攻寨未果,就增调进攻钓鱼城和重庆的千余兵马,合计两千多骑兵轮番攻寨。守寨军民利用天险设防,虽然让蒙军骑兵死伤数百,无奈旷日持久,寨中存粮、弹药陆续被耗尽,眼看寨破屠城的惨剧即将上演。
  在八月的一个黑夜,雷鸣闪电后天空下起瓢泼大雨,不习惯在炎热暴雨气候中征战的蒙军疲劳至极,纷纷躲雨休息。天赐良机,寨中军民便使用悬羊击鼓之计,把十多只山羊的头向地,尾巴朝天悬吊在树上,在羊的前蹄处绑置有锣鼓,待山羊挣扎时羊蹄击打锣鼓四响,蒙军还以为有人在城中。
  于是,在一阵又一阵锣鼓敲击声的掩护下,寨内军民用长绳吊下峭壁陡崖,悄悄地撤退走了。次日凌晨,蒙军又发起进攻,待冲进寨后搜查,仅见击鼓羊,却不见一人,才知上了大当。
  后在南宋破灭后,忽必烈建立了元朝,铁围寨被废弃,日渐残破。明代末年,张献忠部队入川与明朝军队、清朝军队、吴三桂军队及地方团防等展开拉锯战,百姓修复古老的铁围寨避免敌人入侵,因古寨坚固未被攻破。
  在古寨内靠南的石寨墙边,有青石碑刻《铁围寨碑记》云:龙岭耸秀,海拔八百米。明末张献忠,清末张国福部属六战宿此,古寨铁围,宋末民军囤粮始建。公元1259年,元宪宗蒙哥铁蹄侵渝合,分骑袭攻,状元冯公时行之嗣玄孙屡率乡民血战,挫敌破围,寨因此得名。明清复修,里人凭险固守避乱,赖以为安。

 

观景:清幽迷人难用笔绘
  作为古战场的铁围寨,昔日的刀光剑影己被参天松柏、滴翠绿竹所替代,当年的鼓角锋鸣已变成了林间的虫鸣鸟啼。寨内现生长着成片的粗壮青松和灌木山花,景色极为清幽迷人。
  刘大爷告诉记者,铁围寨是云雾山青龙湖一带的最高点,是眺望雾锁群峰等美景的最佳去处,如果是晴天站立在寨墙之上,耳畔松涛呼啸,环视寨下,将军抱印、观音坐莲等青龙湖景观尽收眼底,其美不亚于览桂林山水与漓江风光,妙处难用笔描绘。
  而在雨后初晴,在寨内北炮台、南炮台、“小金顶”等处看脚下,沟谷中云雾弥漫,似大海波涛,变幻莫测,千姿百态,景色蔚为壮观。此时观云雾,仿佛似在“南天门”外眺人间奇幻无穷的变化,使人佩服大自然天造的无穷韵味。登寨观览过云雾的游客发出感叹说:“巴渝多仙山,铁围邈难匹;飞梯绿云中,极目去人忧;攀临寨顶眺,如上九天游;雾山龙湖美,都归一览众。”
  据刘大爷介绍,铁围寨西面如削如凿的高崖悬壁是地壳运动沉积并历经千万年风雨乳化作用而形成的,由于崖石内含有铁、锰等物质。在九女峰与古寨间的沟谷眺望长里许的高长崖壁,有的壁块赤红如火,有的壁块洁白如玉,有的则桔如黄土,若干色彩将巨大的悬崖峭壁涂抹成绚丽美艳的大画屏。特别是夕阳光射向彩壁,金光笼罩,熠熠生辉,更加秀美,该景观被当地人称为“夕照赤壁”。
  饱受战火洗礼的铁围寨见证了历史变迁和荣辱沉浮,它的沧桑厚重让历史得以复苏,让现代人感受到其独有的历史人文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雨花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