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 璧山报  晒晒璧山的国家级文物

(2013-07-03 13:38:12)
标签:

璧山历史

璧山文物

文化

分类: 璧山人文
晒晒璧山的国家级文物
汉棺 铜洗 铜釜 四系罐 青花碗 青花龙盘……
2013年07月02日 08:15:10 来源:璧山报
    文物,就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等。文物,是不能复制的永恒的历史,也是一个地区辉煌历史最有力的证明。珍视文物,就是珍视历史;保护文物,就是保护自己的血脉。
    璧山建县1256年,千年历史在璧山到底留下了多少文物,让我们一起随同胡正好,去看看璧山的国家级文物,去拾起历史遗落的明珠。

 

 

http://www.bswxw.com/bs_photo/attachement/jpg/site341/20130701/4437e60daaf8133b6e4a04.jpg璧山报  晒晒璧山的国家级文物" />
 
汉代石棺(国家二级文物):璧山政治经济中心曾在璧南

    “目前,全国出土的汉代石棺近100具,重庆有20多具,其中璧山就出土了15具,数量之多,堪称全国区县级首位。”胡正好说。

    “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汉代石棺的数量之多,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璧山民风民俗,更充分证明了当时璧山的政治经济文化相当发达,而汉代石棺在马坊、广普、丁家等璧南片区被集中发现,则说明当时的璧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那片。因为那时候,能用起如此精美的汉代石棺的人,都是经济相当富裕的人群。”

    1987年以来,璧山相继在马坊、丁家、广普等地的崖墓、卷拱石室墓内发现画像石棺15具,其中7具已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在广普镇笙家崖墓群2号墓出土的画像石棺上,后档图像为伏羲女娲人首蛇身,蛇尾相交。在历史长河中,人类要生存、要发展,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繁衍。而画像石棺上这个图像充分说明了璧山先人们对人类生殖的图腾崇拜,它反映的是古人对人类起源的朴素认识,也包含了祈求上天给予后人福佑,消灾免难威慑鬼怪的美好意愿。

    在这具石棺的右侧,四周边框图案用钱文作饰,共分三间,其中左侧第一间雕刻的是三个杂耍的人,一人甩棒,一人抱留心球,旁一人执竹板状。

    “石棺反映出,至少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耍杂技,那时候的璧山呈现出一幅载歌载舞的和谐画面。而且在当时,要开采出一块重达数吨的整体石料,并将其挖空,还在上面浮雕出精美的画像,需要多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是一般的家庭难以承受的。这也充分说明当时的璧山经济文化相当发达。”胡正好说道。

 

 

http://www.bswxw.com/bs_photo/attachement/jpg/site341/20130701/4437e60daaf8133b6e5605.jpg璧山报  晒晒璧山的国家级文物" />
 
汉代铜洗铜釜(国家二级文物):官僚专用的日常用品

    1989年出土于正兴镇石板村窑藏物品——汉代铜洗、汉代铜釜,均为陪葬品,保存相当完整,工艺精美,其铸造手艺现代人根本无法仿照。

    胡正好介绍说:“那时候的人们,对祖先非常尊重,一直是视死如生,把最好的东西给逝去的人享用,让其得以永生。这也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孝道、佛家所说的来世、道家所寄望的成仙。”出土的汉代铜洗和铜釜,从其制作工艺的精美判断,这很可能是仅为官僚富人专用的日常用品。

    璧山出土的汉代铜釜,是用于灶上蒸煮的炊具,其纹饰相当精美,环腹部有三道平行凸纹、两个细耳用于穿绳,方便提或抬,更令后人称赞的不仅是其整体造型豪放大气,而且上面的饕餮纹,更是一种身份和权势的象征。饕餮是古时候的一种猛兽,号称什么东西都可以吃,对于古人来说,是威严的代名词,也是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阶层关系的形象反映。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汉墓出土的铜釜表明墓主人的地位相当高。

    汉代铜洗,顾名思义,是不同于汉代铜釜的日常用品,它是用来洗涤的盛水器具,圆盆状,鼓腹。由于防锈技术的欠缺,其上面的兽面纹已经无法得以再现,在给后人留下遗憾的同时也留下了

http://www.bswxw.com/bs_photo/attachement/jpg/site341/20130701/4437e60daaf8133b6e6906.jpg璧山报  晒晒璧山的国家级文物" />
 

 

汉代四系罐(国家二级文物):璧山瓷器的元祖

    1989年在广普镇原太和村5组黄岭桥汉墓出土的汉代四系罐,可谓璧山瓷器的元祖。

    为什么这样说呢?胡正好说,汉代时期,正是古人从陶至瓷的一个转换时期,而这个汉代四系罐虽然说是一件普通的陪葬品,但也是我们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瓷器。

    这具汉代四系罐,其顶部有四个耳,所以称为四系罐。耳,可用于捆拴绳索之用,其上面纹饰为一般的麻布纹和稻穗纹,从制作工艺和华美程度看应当为民间的日常用品。

    作为璧山瓷器元祖的汉代四系罐,由于当时制作技术的不完善,在胎和釉的结合上有所欠缺,也就自然形成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表面剥落现象。

    据了解,汉代四系罐在当时,可用于盛水或者放粮食。

悬念。

http://www.bswxw.com/bs_photo/attachement/jpg/site341/20130701/4437e60daaf8133b6e7607.jpg璧山报  晒晒璧山的国家级文物" />
 

 

明代青花碗(国家二级文物):龙的五爪变四爪

    1985年在民间征集来的明代青花碗,高有9.5厘米,属于一件明代的民间窑器。

    作为一件明代生活用品,碗内竟然是一条盘旋于云间的龙。在等级划分相当严密的明代,为什么璧山普通百姓的日常用品——碗,可以用龙作配饰?

    我们专门咨询了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周继敏,他解释道:我们一般说的龙是至高无上皇帝的专利品,在普通老百姓中是可望而不及的,但这个明代青花碗为什么会有龙的图案呢,仔细看一下就可知道其中的端倪。皇帝所用的碗上龙是五个爪,而普通老百姓所用的碗的图案中,龙的五爪已经变为了四爪或者三爪,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碗的样子。

    这个明代青花碗,它最大的价值还不在于此,而是体现在碗的外沿。碗上面有一圈铜钱纹饰,代表了富贵吉祥如意,而下面的纹饰则是一些戏曲舞台的情景,这说明当时的制作工艺水平相当高,而且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对璧山当时的风貌和百姓生活习俗进行了充分展示。

 

http://www.bswxw.com/bs_photo/attachement/jpg/site341/20130701/4437e60daaf8133b6e8208.jpg璧山报  晒晒璧山的国家级文物" />
 
清代青花龙盘(国家二级文物):展现“神龙见首不见尾”

    神龙见首不见尾,最开始出现在清·赵执信《谈龙录》:“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

    璧山在1985年从民间征集来的青花龙盘,对“神龙见首不见尾”进行了很多的诠释。

    这个青花龙盘内部是一条威武的青龙,穿梭于绵绵的云层中,仔细一打量,却只见龙头不见龙尾。

    “这个青花龙盘采用的是穿花云龙纹,由于龙的体积较大,在盘内无法全部展示出来,于是就把龙尾部分画到了盘的外沿去了,给人以无限意境。这是一种国画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从这个盘的花纹来看,就可知当时璧山人的绘画水平之高。”胡正好说。

 

    链接〉〉〉

    数说璧山文物

    2013年6月26日,据璧山县文物管理所数据,现有馆藏文物:955件。其中,汉代画像石棺13具、陶器149件、瓷器157件、铜器20件、铁器1件、玉器21件、银器16件、古钱币161件、石雕造像67尊、石碑17通、木雕214件等。

    1989年已鉴定的有64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15件(含2005年三峡博物馆调拨2具汉代画像石棺材),7具汉代石棺、1件汉代铜洗、1件汉代铜釜、2件汉代四系罐、1件明代青花碗、1件清代青花龙盘。国家三级文物49件。(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