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宝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之四

(2011-12-25 17:10:29)
标签:

文化

分类: 武夷茶人谱

 

武夷山的房屋,外观多为红白相间色,点缀于碧水山绿野中,格外热烈。

 

http://s6/bmiddle/48f784c54b4e73f65df35&690


然而,座落于武夷旗山工业区的幔亭茶科所,却是罕见的一色水磨青砖楼房。造型也极为简朴,如同北方的普通农家院落。唯一醒目的就是其中一幢的山墙上,贴着“幔亭”两个金色大字。然而,走近细看便可发现,里边的装修布置,处处透着主人的独特匠心。大门是一座大小适中的传统式牌楼,一侧竖着一块二米多高的花岗石,上面刻着姚月明先生题写的行书“武夷山市幔亭茶科所”,潇洒中透着刚劲。进入大门,是一片漂亮的园林,绿竹茂树,曲径通幽。所有房屋的主门都是与门楼风格协调的传统式雕花格门。宽大的迎客茶室摆着中式古典沙发与茶桌,墙上挂着字画。而最令人赞叹的是,所有的制茶车间,都铺着地板,窗明器净,排列有序,一尘不染。

 

朴实,精细,这种风格,其实也是主人刘宝顺人品性格的体现。作为武夷山最为成功的茶人之一,他不仅拥有这座占地二十亩,建筑和设备都堪称一流的茶厂,而且还在其它地方拥有多处房产。尽管如此,刘宝顺的为人,却相当低调。他今年四十出头,不买豪华骄车,不喝酒不抽烟,也不到娱乐场所。每天骑着摩托车,准时到市茶管所上班签到。他的名片上,除了一个农艺师,没有任何头衔。虽说他是幔亭茶科所的实际大老板,可却将所长一职让位给哥哥刘宝山。他平时沉默少言,有朋友来了也只是静坐着陪茶。也很少在媒体上张扬自己。这次去采访他,约了好几次才答应,而且一再说武夷山有贡献有成就的茶人多的是,他是小字辈,没有什么好宣传的。

 

http://s13/bmiddle/48f784c50787d83ec56ac&690

 

这些当然是他的过谦之辞。事实上,在年轻一辈茶人中,他的资历并不浅。1984年,他从福安农校茶叶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武夷山市茶科所。由于工作踏实,善于钻研,很快就成为所里的技术骨干。数年之后,便成为茶科所的实际负责人,主持过六年工作。后来虽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当上正式任命的所长,但那段时间的工作实绩,则是有目共睹。也正是那段主持的经历,使他有机会结识了许多朋友,其中有些人,在他后来自己创业时,给了许多帮助。所以,尽管在单位里有一些疙疙瘩瘩,心态却很平静。他说,我是个做茶的。靠茶来说话的。只要做好茶,走遍天涯都不怕……

 

九十年代中期,市里出台了一个科技人员可以兼职下海创业的政策。刘宝顺抓住这个机会,创办了幔亭茶科所。办所伊始,可谓困难重重,要场所没场所,要资金没资金。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摸索,刘宝顺终于找准了自己发展的路子,那就是走传统精品岩茶的路子。他相信,只要能够做出高质量的茶,不怕销不掉。围绕质量中心,他选择优良山场,从栽培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年之后,他的拳头产品贡茶大红袍,就以精致的包装,优质的内涵,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成为高档岩茶的代表产品。不仅在岩茶的传统消费区广东潮汕一带十分畅销,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北京张元记和吴裕泰茶庄品评了他的贡茶大红袍后,当即上柜。有一阵,因为假冒伪劣大红袍产品泛滥,他也受到冲击。张元记与吴裕泰茶庄将贡茶大红袍从柜台上撤了下来。然而,一年之后,他们又将刘宝顺的茶请了上去。他们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来比去,还是你的大红袍质量靠得住!

 

此话不虚,刘宝顺的贡茶大红袍,确实是经得住考验的。而他的秘诀就在于:做茶如做人。认真,就能做好茶。精心,就能争取到人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