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晚上,一家三口也去看了场《三枪拍案惊奇》(刚刚用搜狗输入这个电影名的时候,它已经成为词组了,可见其效应非同一般)。当时有三场电影选择,还有《十月围城》和《刺陵》,但是考虑到带着宝宝一起看,在征得他的意见后,最终选择了张艺谋。
硕大的海报上,每位主角旁边都有演员的名字,宝宝眼神里闪烁着点点陌生,问我:“妈妈,这是小沈阳?”我说,“是啊,不像吗?”。后来电影开演后,他静静地对我说,“真的是小沈阳!”记人物面孔并不是他的弱项,可见张艺谋“塑造”演员的功力不一般。
可是,让我克服严重缺少睡眠而产生动笔念头的不是张艺谋,不是小沈阳,也不是赵本山,更不是孙红雷,而是闫妮。她在这部影片中的表演真是太出色了,简直可以说是入木三分。如果说这部有些无厘头的,也就是看上去没有什么精神内核,纯属搞笑的片子还有些人性中主流的精神存在的话,那就是闫妮所扮演的这个女人,她所表现出的对爱情、对生活积极追求的勇气。而影片中小沈阳懦弱的性格,与闫妮大胆表达和勇于承担的个性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很惊异,她的表演是如此地自如,富有张力,即使是刻意的夸张,效果也是正面的,丝毫不让人觉得反感。
她所扮演的角色是个面店的老板娘,外表娇媚、风骚,但私下却受着老板对其身体上的虐待。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她咬牙挺着并等待拯救自己的机会。她把女人表面好虚荣、霸道但内心隐忍、向往真爱和寻求依靠的那种外刚内柔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很少看电视和娱乐新闻的我,并不知道她是谁,之前演过什么戏。先生告诉我她是大名鼎鼎的《武林外传》的女主角。如她这般,和角色融为一体,收放自如的表演能力,是近几年来少见的。即使周迅,出演古装戏《画皮》时,也仍让人感到缺少刻画旧时代背景下人物的力有不逮,有明显的表演痕迹。
在被张艺谋改得如此夸张的亦古亦今的影片氛围下,几位有着二人转表演功底的演员的演出都很到位。反而孙红雷把个人物演得有点像冷血的木头人。不知道是不是张艺谋的主意,好让他来烘托另外几位的出彩。这是否是拍戏时他与小沈阳打架的内火也不得而知。
忍着不说张艺谋,还是忍不住说两句吧,毕竟这一切他是总指挥。他挑战了自己的喜剧才能,我想他应该是成功的,至少比冯小刚当年拍《夜宴》的挑战要成功得多。从整体结构上,影片拍得还算紧凑,没有什么多余的镜头,比起《英雄》、《十面埋伏》、《黄金甲》等炫耀大场面和唯美画面的影片有看头多了,复杂的思想斗争、内心挣扎是影片展开的主线。我发现,这个电影的主要角色四男两女中的四男的下场全都是死,而两位女性却都活着。最终女性的“胜出”是否也证实了他希望透过影片来表现女性的善良和顽强。而懦弱的小沈阳最后也以死来保护他的女人——老板娘——这个他想放又放不下的女人,似乎多少也有想要体现争取恋爱自由的目的。
从电影院出来,我问先生,“你觉得张艺谋这个片子想要表现什么主题?”
先生淡淡地说,“和平,自由。”
“啊?何以见得?”我当时真没这个感觉。
“你没看见,影片的最后把那些武器都摔了吗?”他说。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是好像有这样的镜头。我看物质的东西常常会忽略一些细节,只从整体上感受好坏。看一个电影,我会遗忘一些和主题相关性不大的镜头。所以,我有过这样的情况,一件衣服,穿了很多次之后才发现背后有个蝴蝶结,还是别人发现的。遇到我这样的观众,导演有些功夫就白费了,但是导演要面对的却是形形色色的观众,这才考他的功夫。但我相信没有一个导演可以讨所有观众的好,也不一定每部片子都叫好叫座。
我事后和一位朋友提起这部片子时说,我很佩服张艺谋(挑战自己)的勇气。他说,对他而言,已经不存在勇气的问题了,而他确实很有创意。细想想,说得也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