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传:幻象与真理》:最大限度地还原一个真实、生动而完整的海子

标签:
海子传 |
分类: 评论 |

最大限度地还原一个真实、生动而完整的海子
——评边建松《海子传:幻象与真理》
文/涂国文
浙江作家边建松新著《海子传:幻象与真理》(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书名源自海子诗句:“先是幻象万千,后是真理唯一。”这是作者2010年所著《海子诗传:麦田上的光芒》(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修订版,书中增补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这部海子传,力避了国内诸多海子传或对海子童年生活描写较少,或对海子昌平生活语焉不详,或基本脱离海子诗歌,或戏说、消费海子等不足,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一个真实、生动而完整的海子,被著名现当代文学研究专家张立群教授赞为众多海子传中“最出色的一本”。
1989年3月26日,26岁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他戛然而止的短暂人生,不仅给世界留下了灿烂的诗文,也留下了无尽的谜团。边建松穷20年之心力,精研海子诗歌文本,以诗证人、以人解诗;广搜海子研究资料,进行细致入微的甄别与考据;遍访海子生前同事、同学、朋友、老师和家人,获取第一手珍贵资料;把自己代入到海子的灵魂世界中,对海子进行设身处地的揣摩和体认。传记以一种诗性与理性并存的写作风格,梳理海子的生命轨迹与诗歌流变,发掘海子的生活细节、写作习惯和思维方式,驱散笼罩在海子身上的重重迷雾。
《海子传:幻象与真理》以大量的实证与细节,对海子的写作形态与生命形态,进行了哲学探寻和重新定位。作者反对将海子仅仅命名为“青春诗人”,认为海子更是一个“文化诗人”和“生命诗人”,海子的生命,是和诗歌融为一体的,二者具有不可剥离性,“海子现象,是一种生命现象”。作者循着文字的蛛丝马迹,破译隐藏在海子诗歌深处的生命密码,探寻海子的内心世界与文学艺术,梳理海子的人生轨迹和创作轨迹,演绎海子的人生故事,匡正海子研究中的某些错讹,将一个真实、生动而完整的海子,带到读者面前。
《海子传:幻象与真理》对海子从工作到辞世最后7年的生活状态做了独到而准确的概括:1983年,“选择之年”;1984年,“幸运之年”;1985年,“寻找之年”;1986年,“凶狠之年”;1987年,“逃避之年”;1988年,“燃烧之年”;1989年,“曙光元年”;明确提出海子诗歌创作大致分为4个时期:体验写作期、实验写作期、元素写作期、幻象写作期。传记还开创性地探讨了影响海子诗歌创作的一些关键因素,如生活环境、西亚诗歌、西方哲学、神秘主义、《圣经》和气功等对海子创作的影响。这些研究,很多方面已经成为海子研究的源头。
边建松一大贡献,是他经过细致而缜密的考证,最终确定海子的诞辰日为3月26日。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在他开始海子研究之前,关于海子的生日,一直是混乱的,甚至连海子母亲也有两种说法。此外,他在与海子昌平生活时期的好友孙理波、常远等人的交流中,发掘到海子当时的很多生活细节与写作细节,并发现了海子写诗的秘密:海子创作诗歌的时候总是整页整页地写长诗,然后再删减成最终的版本,譬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写了好几页诗句,后来又几经删削,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剩下了短短的14行。
边建松是海子的铁杆拥趸,他21岁第一次接触海子诗歌的时候,即为之倾倒。他说:“看到海子诗歌,我激动得不能自已,为其诗句的直接、诗境的奇诡、心境的孤独而惊讶、震撼。”他是国内深受海子诗风影响的诗人之一,20世纪90年代,他创作的诗歌最像海子,纯净、唯美、热烈、绚烂,有几首诗歌甚至达到了几可乱真的地步。他这种对海子的热爱,以及他的诗人身份,无疑有助于他对海子的理解,也使得他的这部海子传具备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如他所说:“我可以骄傲地说,本书是海子资料最真实、最全面、最详细的一本书。”
(2018.10.18.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