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评论】《长亭镇》:乱世中的奇香

(2016-01-11 22:13:40)
标签:

海飞《长亭镇》

文学评论

分类: 评论

《长亭镇》:乱世中的奇香

/涂国文

 

海飞中篇小说新作《长亭镇》(《十月》2016第一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由乱世、复仇、革命、武侠、爱情……交织而成的江南画卷,清末民初那泛黄的历史云团,在海飞笔下漂浮、翻卷。尺幅之间,尽显历史风貌。

 

小说叙写的是一种革命生态下的寻常人生:辛亥前夕,一个叫长亭的江南古镇,小道姑李当当获知父亲死亡的真相后,离开道观踏上了为父复仇之路。背井离乡的她昏倒在码头边的水洼地里,被长亭镇上蕙风堂大药房掌柜安五常救起并收留。在飘荡着药香的铺子里,李当当爱上并嫁给了安五常,改名杜小娥。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在安家少爷安必良的影响下,杜小娥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了一名英勇的女革命党人。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杜小娥的杀父仇人、前清兵千总蔡藏盛,摇身一变为新军某团的团长蔡大富。为掩饰自己不光彩的历史,蔡藏盛假革命之名对当年的知情者进行灭口和追杀。最后杜小娥认出仇人,亲手将蔡藏盛诛杀,不仅完成了为父复仇的使命,更为革命队伍清除了一个毒瘤。然而,江湖永远是暗流涌动,蔡藏盛之子来寻仇,而他不知杜小娥其实是他的亲姐姐……

 

小说《长亭镇》飘荡着四股异香:糕香、药香、火药香和文化香。糕香是一种亲情之香,它是父亲留给杜小娥最美好的幼年记忆,承载着父亲对她的深爱;药香是一种爱情之香,它是弥散在蕙风堂大药房和杜小娥心间的日常生活的气息、是杜小娥对安五常的爱和忠贞;火药香一种复仇之香、革命之香,它是燃烧在杜小娥心房的复仇的怒火、是涌动在江南大地上的革命的怒潮;文化香是小说所书写的中药文化和武侠文化,它保证了小说的文化品质。

 

糕香是杜小娥生命的底香,也是她复仇的动因。“她想起了当年父亲穿着绿营的军服,骑着一乘快马越过江南的阡陌,回乡探亲。在没有边际的春天里,父亲下马,将幼年的李当当驮在了肩上。父亲带来了红糖糕,在李当当的记忆里,父亲有着红糖糕一样的甜味。”这一沉淀着深沉父爱的甜香,贯穿着杜小娥生命的记忆,支配着她的行动。寻回这一甜香,找到将这一甜香从她生命中剥夺的仇人复仇,成为了她一生“最重要的事情”。糕香,既是故事的起因,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糕香,也便没有《长亭镇》的故事。

 

杜小娥爱上了蕙风堂大药房药香氲氤的日子,也爱上了安五常。这个性格泼辣的女子主动发起爱情攻势,嫁给了安五常。在安五常儿子安必良的影响下,她走上革命之路。年轻革命党人黄金条爱上了她,狂热追求,她没有接受,她以自己对安五常的忠贞,坚守了一种古老的爱情美德。而安五常对杜小娥的爱则更显深沉、隐忍、包容、浩瀚:起先,面对杜小娥的攻势,他一再退却;成婚不久,杜小娥决定参加革命,他没有阻拦;杜小娥在秘密训练营集训,他为她送驴皮膏;杜小娥、黄金条、袁水娟在战后从南京回到长亭镇,为了成全杜小娥,他故意到外面躲上几天;蔡藏盛带人来追杀他,为了杜小娥和幼孙的安全,他决定牺牲自己……安五常配得上杜小娥对他的爱。

 

小说中的火药香,不仅是杜小娥对杀父仇人的复仇怒火,更是辛亥年间民族革命的怒潮。小说生动地叙写了杜小娥由一个弱女子成长为一名英勇的女革命党人的曲折历程,以杜小娥的个人复仇始,以民族革命终,最后个人的复仇升华为民族革命,与民族革命紧紧扭结在一起,并在民族革命中,最终完成个人复仇的使命。小说也侧面交代了徐锡麟等革命先驱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的壮烈事迹,以及蔡藏盛之流对革命的投机与背叛,真实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夕变幻的社会风云。小说还正面描绘了年轻的革命女杰尹维峻在战场上的光辉形象,为她留下了一幅生动的艺术剪影。此外,小说塑造了海胖天、唐不遇等拥护革命的侠士群像,为小说平添了一抹异彩。

 

小说通过叙写唐不遇与安五常“比药”,以及蔡藏盛追杀安五常时杜小娥、安五常、海胖天、唐不遇与黄兰香联手与蔡藏盛恶斗的场面,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中药文化的迷人魅力和武侠文化的博大精深。譬如小说这样描写安五常与唐不遇两位对手的“比药”:“唐不遇和安五常用方头药刀比切片,他们把羚羊角片切得比纸还薄,比雪片还轻,然后他们像两个孩子一样,手中各举着一小片羚羊角,放在眼前透过角片看着对方,对视一眼得意地笑了。”‌“那天傍晚,海胖天带着杜小鹅走进了后院的药材仓库。在药王菩萨面前,他们看到了两个木头假人,身上扎满短短的银针,所刺穴位是足三里、关元、气海、风门、三阴交、风池、大椎、涌泉等穴。海胖天轻声在杜小鹅耳边说,这些穴都是适合艾炙的穴位,这两个药痴无疑是在比谁找穴精准。”

 

《长亭镇》开篇从恶狗黄大傻的视角引入对主人公命运的叙写,从“狗二代”黄聪明的视角交代人物最后的结局,视角独特,结构圆融。结尾处对蔡藏盛之子蔡一刀到底有没有杀死杜小娥没有作明确交代,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让读者思索,余味无穷。而小说写安五常除去叛徒儿子安必良,虽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此外,小说多线索交织,现实与回忆频繁切换,营造了一种恢弘的艺术时空。它以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一种镜头感很强的影视化手法,为中国当代小说,贡献了一部故事奇异、情节跌宕、人物饱满、形象鲜活的佳作。

 

               20161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