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艺】“御辇遥临平甸阔,羽旗近傍远林扬”——围猎
(2015-03-15 10:26:27)
标签:
文化游艺围猎 |
分类: 随笔 |
【游艺】
“御辇遥临平甸阔,羽旗近傍远林扬”
——围猎
文/涂国文
骏马嘶鸣,车轮辘辘,羽旗招展,尘土飞扬。一排排乌黑的马蹄,从地面腾起又落下,黑浪般在广袤的草原上卷涌。马上的骑手,有着剽悍的装束与身手。单骑后面,一辆辆马车紧随其后。车上,驾马者抖动着缰绳,策马飞奔;猎射者指挥方向,张弓搭射。一大队人马,山呼海啸,向着前方潮水般掩杀而去。一群群豹子、羚羊或麋鹿,在“嗖嗖”的箭簇间亡命,有的被箭簇射中,扑通一声,倒毙于地;有的身中箭矢,犹自奔逃。一只只训练有素的猎犬,从疾驰的马蹄旁,雷电一样闪过,将猎物扑倒在地。那些暂时没有中箭的野兽,像没头苍蝇似的,左奔右突。四边的车马,一齐呐喊着从四周合围过来。箭发兽倒,一片欢腾……
这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围猎场景。围猎,几乎有着与人类同样漫长的历史。人类最早的围猎活动是为了生存、为了获取食物果腹,后来渐渐演变为一种游戏娱乐、军事训练和体育竞赛活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很多诗歌,例如《豳风·七月》《郑风·大叔于田》《齐风·还》《秦风·驷驖》《小雅·吉日》《小雅·车攻》等,都写到了围猎。围猎作为一种政余休闲和军事训练活动,尤其受到君主们的喜爱。“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建旐设旄,搏兽于敖”,《诗经·小雅·车攻》,记述的就是西周末年周宜王在东都会同诸侯举行的一次盛大的围猎活动。
清朝的康熙皇帝特别喜爱围猎,曾在热河专门建立木兰围场。《清史稿》记载,康熙四十九年至六十年,连续十二个年头,康熙皇帝每年秋天都要带领皇室成员到热河围猎。“昼漏稀闻紫陌长,霏霏细雨过南庄。云飞御苑秋花湿,风到红门野草香。御辇遥临平甸阔,羽旗近傍远林扬。初晴少顷布围猎,好趁清凉跃骕骦。”这是康熙留下的围猎诗。一次,他在去热河途径北京北口长城时,触景生情,口占“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一诗,认为要巩固江山,靠的是施行仁政,而不是依仗城池的险要,表现了一位开明的封建皇帝的远见卓识。“木兰秋弥”后来成为大清皇室奉行的家规,康熙、乾隆两朝,皇室几乎年年都要到热河行围,沿途建立行宫,大大促进了热河一带经济的繁荣。
围猎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写下过生动的、富有魅力的一页。唐诗宋词中,留下了大量的围猎诗。唐诗中,我们耳熟能详的王维诗歌《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以及张祜诗歌《观魏博何相公猎》“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都是围猎诗。有“诗豪”之称的诗人刘禹锡被从京师流放到广东连州后,也经常率领连州军民围猎,并写下过诗歌《连州腊日观莫瑶猎西山》,记述围猎的盛况。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渴望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却壮志难酬,只能在围猎中过一把杀敌的瘾头。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祭常山回小猎》等,就抒发了这种豪迈、激越的报国之志:“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著名的围猎诗,还有宋朝词人苏颂写的《观北人围猎》:“莽莽寒郊昼起尘,翩翩戎骑小围分。引弓上下人鸣镝,罗草纵横兽轶群。画马今无胡待诏,射雕犹惧李将军。山川自是从禽地,一眼平芜接暮云。”以及清朝谪臣胡汝臣写的《观八旗壮士围猎》:“寒风猎猎雪霏霏,万马骄呜压铁衣。霹雳弓声天际落,渡江齐打野鸡围。”堪称清朝“诗歌第一人”的诗人王仲则,才华超凡,可惜英年早逝,我们从他的诗歌《题马氏斋头秋鹰图》中,也可一窥清代围猎场面的浩大:“沙黄日白杳不见,围场散尽毛血腥。”
关于围猎,流传着很多故事。相传陆游四十多岁时,应邀到了抗金前线南郑。一天,他带领士兵们到山中围猎。因为活动很刺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夕阳落山,天色转暗,陆游和士兵们正准备回营,猛然袭来一阵腥风,传来一声怒吼,随即从林间扑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来。那些士兵们见了,无不惊慌失色,拔腿就逃。只有陆游毫无惧色,挺身仗剑,向猛虎刺去。于是陆游与猛虎,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终,陆游一剑刺中猛虎咽喉,将它击毙。
古代的围猎活动,常常隐藏着政治阴谋,成为杀人或政变的最好时机。传说五代十国时,后蜀主孟昶有一位艳绝尘寰的妃子——花蕊夫人。不久后蜀灭亡,花蕊夫人被宋太祖赵匡胤强占为妃。花蕊夫人虽身在宋宫,心中却不忘故国,常于无人处设坛祭祀孟昶。赵匡胤之弟赵光义看到哥哥被花蕊夫人迷得神魂颠倒,并且花蕊夫人有干政的迹象,为确保大宋江山永固,防止后蜀死灰复燃,于是他导演了一场大规模的君臣出宫围猎活动。在围猎时,赵光义找准一个时机,从背后一箭将花蕊夫人射死。
三国时,曹操在擒杀吕布之后,日益骄纵,想谋权篡位,但又心存一定顾忌。为了测试一下朝廷众臣们的反应,曹操特地邀请汉献帝到许田围猎。群臣将校看见汉献帝的御辇出现了,一齐跪倒,对汉献帝齐呼万岁。曹操竟然“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曹操还名为借用实乃强索,把汉献帝的弓箭要去,悬带在自己身上,一直不归还给汉献帝。曹操如此欺侮汉献帝,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让当时在场的很多大臣都看不下去。因此当时的人评价曹操,说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所置身的自然环境发生了沧桑巨变。围猎,已经永远成为了一种消逝的风景。它只存在于历史中、纸册上。然而,围猎文化所体现的游戏精神、冒险精神、进取精神和乐观精神,以及居安思危理念和健身理念,却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值得我们每个人从中汲取养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