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中萦回着历史的乡愁——读刘晓彬《穿越时空的对话——论程维诗歌》

(2011-04-26 11:29:22)
标签:

历史的乡愁

程维诗歌

刘晓彬

诗歌评论专著

穿越时空的对话

文化

分类: 评论

生命中萦回着历史的乡愁[精英博客首页推荐帖]

          ——读刘晓彬《穿越时空的对话——论程维诗歌》

文/涂国文

生命中萦回着历史的乡愁——读刘晓彬《穿越时空的对话——论程维诗歌》
                                           诗人程维画像(作者/萧亮)

 

程 <wbr><wbr>维 <wbr><wbr>江右书

诗人程维在朗诵

 

                “这就是世界,而我是王!”

                                   ——(英)史蒂文生

 

                                                

江西著名评论家、诗人、作家刘晓彬先生的第25部华著——《穿越时空的对话——论程维诗歌》一书的精装本,日前寄到了我报社。拆开包裹,手捧起这本洋洋40万言的长篇诗歌评论,我的心既敬佩又好奇:敬佩的是晓彬先生仅在半年时间里,竟写出了这样一部砖头般厚重的著作;好奇的是在晓彬先生的眼里,作为当代江西诗坛的主将或旗帜的程维先生及其诗歌,到底会是怎样一种形象,是否与我对程维先生及其诗歌的印象暗合。

 

程维先生是中国当代新古典主义现代诗歌的开创者。然而其诗歌艺术的成就、价值和贡献在中国当代文坛却被严重低估;诗人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所享有的地位,远没有达到他应该享有的尊崇。这位“使美得以永生”的诗歌之王,这位为普罗大众提供“汉语豪华盛宴”的语言烹饪大师,这位集诗人、小说家、文人书画家、文化学者与使者为一身的天纵奇才,这位剑胆琴心的诗歌侠客和梅魄菊魂的文学贵族,以其诗歌和小说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狂荡空灵、慑人心魄的艺术大美,为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当代诗歌,输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对读者形成了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

 

作为一个曾誓言“诗与我同在”的诗爱者,我对程维先生和他的诗歌,一直深深地崇拜着、赤诚地亲近着。自1988年结识程维先生之后,程维先生便被我引为诗歌创作的领路人和人生导师。20余年来,我一直没有间断过与他的联系;我几乎读遍了他的所有诗歌;我的书柜上陈列着他赠阅的多部诗集;我的皮箱里珍藏着他写给我的多封书信;我曾请他为我主编的杂志题词和撰稿;我的诗歌创作,深深烙印着他的诗歌影响的暗痕……

 

由此,收到晓彬先生的华著,我心灵的第一反应便是悸动和慰藉。程维先生,确实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诗歌娇子;他的诗歌艺术成就,确实值得诗歌研究者们做深入的探寻和穷尽。我迫不及待地展卷阅读起来。然而由于报社经营事务的繁杂,我的阅读不时被迫中断;更由于在这部流光溢彩的长篇诗歌评论专著中,程维先生的诗歌原作与晓彬先生的评论文字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吸引我不时地停下来反复吟味和咀嚼,导致阅读速度变得很慢很慢,直到今天上午才终于读完。借用晓彬先生的话,这部书“唤醒了我的灵魂”。它不仅唤醒了我对诗歌的青春记忆,更让我对程维诗歌所取得的独特的艺术成就,有了一个全新而深刻的认识与把握。

 

                                            

 

    《穿越时空的对话——论程维诗歌》评论所依据的主要蓝本是2009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程维诗集《他风景》。《他风景》收入程维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各类诗作200余首。这是一部“不仅重视传统而且广泛吸收丰富的现代艺术技巧,在题材上出古入今,既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的史诗性,又具有当代精神高地的坚守品质”的“足以代表当代中国最高水平”的诗集。正如诗人自己所言,“一切对诗的诋毁、误解都将在这本诗集中正本清源,一切对诗的沮丧与厌倦都会在对《他风景》的阅读中烟消云散,这本诗将在读者中还诗风景以月白风清的美和热爱之心。作者对诗的态度一贯是,毋须再言,让诗开口”。

 

    晓彬先生以一位诗歌评论家渊深的理论修为和锐利目光,以一位诗人对诗歌创作的切身感受与深刻体认,以一位程维诗歌崇拜者的丰沛情感和蓬勃激情,研究程维,剖析程维,发现程维,发掘程维。他把自己与具有“跻身文学史的创作雄心”的诗人程维的诗作和生命融合在一起,通过对诗人程维近30年来精心创作的数百首诗歌文本进行高屋建瓴的鸟瞰和条分理析的深耕细研,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挖掘程维诗歌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丰厚的人文矿藏,呈现程维诗歌创作的全部奥秘,揭示程维诗歌对中国现代诗歌精神的补正与修葺,彰显程维诗歌对中国当代诗歌的独特贡献与深刻影响。正像晓彬先生书中所言,“诗人程维,他总能给大家带来新的艺术秩序和境界”。在阅读这部长篇诗歌评论的过程中,我也与晓彬先生一样,感到诗人程维的“文字一点一点吃掉我们”。

 

    《穿越时空的对话——论程维诗歌》的主体部分108章,加上“前言”和“结束语”,形成“总—分—总”的结构体例。这108章,在晓彬先生的笔下,俨然程维先生诗歌创作的“108法”,或者说是读者鉴赏程维诗歌或现代诗歌的“108法”。这上百章文字,各自独立成篇,又浑然联系为一个整体。在这部长篇诗歌评论中,晓彬先生创造性地采用了一种“批注式”解读的方法,从创作和鉴赏两个维度,对程维新古典主义诗歌与口语化诗歌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全书随性批注,或剖析文本,诠释诗意,帮助读者理解诗歌,总结和传授诗歌创作和鉴赏诗歌的秘诀;或记录感想,抒发感喟,衍生议论,表达诗见;或旁征博引,转述大方之家的论断,穿插各种诗歌逸闻典故。有时评者又情不自禁地化身为诗人或诗歌的抒情主人公,代他们立言。评论与原诗、评者与作者融为一体。这种“批注式”的文学评论方法,为当代诗歌评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范式。

 

                                              

 

    这部对“能割断语言的喉管,把纸/割出血”的程维诗歌的长篇评论,处处充满着评者的真知灼见。晓彬先生从“在热闹的生活中,也能坚持自己的安静,潜心写作,用文字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学殿堂”的诗人程维的身上,看到了在时代的语境下,重建词语世界的诗性秩序和人文精神的可能。他凭着自己敏感的艺术神经和犀利的艺术眼光,洞悉了程维诗歌作品中深深隐藏的艺术奥秘和生命奥秘。这种洞悉,不仅是一种对程维诗歌艺术价值的重新发现,而且也是一种对程维诗歌艺术价值的彰显和宣扬——

 

    “诗人程维的这部诗歌作品集是来自心灵深处的歌吟,他以饱含古典韵味和现代情感的诗性语言倾诉了自己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对和平的祈祷与渴望、对自由的热爱与向往、对正义的崇敬与赞美、对人性的审视与拷问、对生命的理解与感喟,创建了一个令人留连忘返的艺术宫殿。”(《后记》)

 

    “诗人程维的新古典主义诗歌,不仅是古典人文精神在当下的价值重构,而且还是中国诗人独特的联想、感悟的体认思维;不仅是新古典主义物化特性在现代的经营,而且还是中国最高美学化境的追求,以及多元的新古典主义、表现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开发。在这多元化的格局中,诗人程维的新古典主义现实诗歌无疑是古典中国一份辉煌的骄傲和贡献,他的新古典主义现代诗歌创作的所有的继承与实验都集中于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和新思想的提升。”(《传统的转化》)

 

    “诗人程维的新古典主义现代诗歌作品大都是自原型意象企及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并进行历史的反思,在源头上追寻人类生存发展的复杂经验,以此来表现中国现代诗歌庄严静穆的福慧境界。”(《人文的建构》)

 

    在《穿越时空的对话——论程维诗歌》这部长篇论著中,处处闪烁着评论者独特的眼光,艳耀着晓彬先生独到的发现——

 

    “当我们读完之后,会突然发现潜意识的幻想以及时间和空间跨越,在他这首《千年在望:致两千年书》诗歌作品中,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而存在的。这样宏大的修辞手法的出现着实令人吃惊,好像在其他文学作品中未曾见过,也不曾在任何文学理论书籍中读到过这样的修辞手法。”(《幻想的瑰丽》)

 

    在鉴赏程维诗歌代表作之一的《貂禅》时,晓彬先生发现了诗歌的玄机:“它从一个提炼得比较单纯的意念出发,逐渐展开,向深处、广处、远处推去,与情境相关的意象一一得以展开,像晨风中醒来的青翠小草。每一个后来的意象不仅和前面的意象产生情感或场景的关联,而且往往是它们的拓展和推进,于是联成一种境界、一种氛围,使意念得以凸现或获得升华。”(《抒情的方式》)与此同时,他还敏锐地看出了程维“诗歌作品构思的另一种,也就是一种构思线索隐藏得比较深的诗歌作品。这种诗歌作品不是从核心意念去展开,而是从许多不同的方向来接近主题,就像从圆周向圆心进发一样”。(《艺术的悟性》)这种发现,不仅体现了诗歌的辩证法,也体现了生命的辩证法。 

                                                  

                                                 

《穿越时空的对话——论程维诗歌》以精美的散文化语言,并以摇曳多姿的笔法,打破常规的结构形式,使这部长篇文学评论洋溢着强烈的艺术魅力。恢弘的结构,飘逸的情思,诗意的文字,灵动的笔法,共同铸就了这部长篇诗歌评论独特的文学与文化品质。它既是一部精到的长篇诗歌评论,也是一部浩瀚的长篇文化大散文——

“往事越千年,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块砖头一块砖头垒筑起来的阳关只剩下一段被遗弃的残墙断壁,孤零零,或荒或漠,就那么在天地间经历着千年来来去去的驼铃声和雁叫声,但至今我再也没有见到你浅斟慢酌的身影。”《古韵的新唱》

“西出阳关的是一片远去的云,云在一页一页的线装古籍中不停地往外飘,在时序更迭后返回到渭城,从古代返回到现代,又从现代返回到古代。可是在渭城,朝雨在天边召集它旌旗摇曳的仪仗队,这是从古代到现代沿袭下来的一种仪式,而你却苦苦悠悠地守望着,这守望又到何处去寻觅呢?但那雨意朦胧的惆怅的美丽意境,今天仍然恍惚着我强烈的爱与恋……”《古韵的新唱》

正如程维先生所说,没有激情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荡气回肠的作品。程维先生的诗歌读来让人荡气回肠,晓彬先生的评论读来同样让人齿颊生香。在晓彬先生的笔下,诗意汩汩流淌——

“在临潼的华清池温泉,是你用一池肥肥的水,袅袅娜娜地浸软了一个开元鼎盛的大唐,也浸出了一首千古绝唱的长恨歌。进入线装诗集,人们似乎已经沐浴到马嵬坡的阳光,这阳光在花朵上红着,在草尖上绿着……”(《文本的跳出》)

“在中国的方块汉字中,灯的光芒首先来自它的语言。灯,当舌尖触及上颚,弹出一个清脆的声音,语言就会被点亮了,词句聚集光晕圈中,阅读的眼泪也几乎会盈满眼眶。”(《短诗的效能》)

当然,对于文学评论而言,所有的美感,都本源于解读的精确、到位。在这部长篇诗歌评论中,晓彬先生以一位文学批评家的深厚学养和犀利眼光,对程维诗歌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读——

比如在评论诗歌《广陵散或嵇康在音乐中死去》时说:“诗人程维在这两小节诗歌作品里没有止步于对生命的书写与隐忍,而是力图超越生命,达到‘生命离开身体。一如/音乐离开琴/是一次优雅的音乐之死’的完美境地。在这首诗歌作品里,诗人程维通过对心灵世界的反复酝酿,写出了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对于完美人生的追求,特别是最后一小节,更是志存高远、追求生命最高境界的诗意道白。”(《生命的理解》)

而在评论诗歌《戴安娜:随风而去》时,晓彬先生这样说:“这是一行行释放生命的性情文字,蘸满了生命哲学的情感意境,表露了诗人程维对‘黑暗巨大’的世界和自我的独特体悟,包含着生与死的生命沉思。”(《生存的哲学》)

作为一部涉猎广泛的诗歌理论专著,《穿越时空的对话——论程维诗歌》几乎涵纳了古今所有的诗歌创作理论和创作技法。它既是对“生命中萦回着历史的乡愁”的中国当代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新古典主义诗歌做出的全景式描绘和阐述,是贡献给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的一部高品质的“意见书”,又是一部普及性诗歌读物、一部“诗歌的教科书”。

在论及这部长篇文学评论将会产生的阅读效能时,晓彬先生这样说:“我坚信,只要爱好诗歌的朋友认真阅读之后,会有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不会创作诗歌的能变得会创作诗歌;二是不会欣赏诗歌的能变得会欣赏诗歌;三是不会评论诗歌的能变得会评论诗歌。”对此笔者深表认同。

诗歌是一种生活方式。当新世纪的帷幕已经开启多年,曙光却并未如期而至,大地依然风雨如晦之时,诗歌,是拯救心灵的最后的方舟!

 

“也许我一生也无法到达峰顶/然而,即使我停止/也是在继续”

                      ——程维《 喜马拉雅山上的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7cefad0100qzkv.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a1e0a50100sqzd.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