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萦回着历史的乡愁——读刘晓彬《穿越时空的对话——论程维诗歌》

标签:
历史的乡愁程维诗歌刘晓彬诗歌评论专著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化 |
分类: 评论 |
生命中萦回着历史的乡愁[精英博客首页推荐帖]
文/涂国文
诗人程维在朗诵
江西著名评论家、诗人、作家刘晓彬先生的第25部华著——《穿越时空的对话——论程维诗歌》一书的精装本,日前寄到了我报社。拆开包裹,手捧起这本洋洋40万言的长篇诗歌评论,我的心既敬佩又好奇:敬佩的是晓彬先生仅在半年时间里,竟写出了这样一部砖头般厚重的著作;好奇的是在晓彬先生的眼里,作为当代江西诗坛的主将或旗帜的程维先生及其诗歌,到底会是怎样一种形象,是否与我对程维先生及其诗歌的印象暗合。
程维先生是中国当代新古典主义现代诗歌的开创者。然而其诗歌艺术的成就、价值和贡献在中国当代文坛却被严重低估;诗人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所享有的地位,远没有达到他应该享有的尊崇。这位“使美得以永生”的诗歌之王,这位为普罗大众提供“汉语豪华盛宴”的语言烹饪大师,这位集诗人、小说家、文人书画家、文化学者与使者为一身的天纵奇才,这位剑胆琴心的诗歌侠客和梅魄菊魂的文学贵族,以其诗歌和小说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狂荡空灵、慑人心魄的艺术大美,为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当代诗歌,输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对读者形成了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
作为一个曾誓言“诗与我同在”的诗爱者,我对程维先生和他的诗歌,一直深深地崇拜着、赤诚地亲近着。自1988年结识程维先生之后,程维先生便被我引为诗歌创作的领路人和人生导师。20余年来,我一直没有间断过与他的联系;我几乎读遍了他的所有诗歌;我的书柜上陈列着他赠阅的多部诗集;我的皮箱里珍藏着他写给我的多封书信;我曾请他为我主编的杂志题词和撰稿;我的诗歌创作,深深烙印着他的诗歌影响的暗痕……
由此,收到晓彬先生的华著,我心灵的第一反应便是悸动和慰藉。程维先生,确实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诗歌娇子;他的诗歌艺术成就,确实值得诗歌研究者们做深入的探寻和穷尽。我迫不及待地展卷阅读起来。然而由于报社经营事务的繁杂,我的阅读不时被迫中断;更由于在这部流光溢彩的长篇诗歌评论专著中,程维先生的诗歌原作与晓彬先生的评论文字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吸引我不时地停下来反复吟味和咀嚼,导致阅读速度变得很慢很慢,直到今天上午才终于读完。借用晓彬先生的话,这部书“唤醒了我的灵魂”。它不仅唤醒了我对诗歌的青春记忆,更让我对程维诗歌所取得的独特的艺术成就,有了一个全新而深刻的认识与把握。
《穿越时空的对话——论程维诗歌》“以精美的散文化语言,并以摇曳多姿的笔法,打破常规的结构形式,使这部长篇文学评论洋溢着强烈的艺术魅力”。恢弘的结构,飘逸的情思,诗意的文字,灵动的笔法,共同铸就了这部长篇诗歌评论独特的文学与文化品质。它既是一部精到的长篇诗歌评论,也是一部浩瀚的长篇文化大散文——
“往事越千年,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块砖头一块砖头垒筑起来的阳关只剩下一段被遗弃的残墙断壁,孤零零,或荒或漠,就那么在天地间经历着千年来来去去的驼铃声和雁叫声,但至今我再也没有见到你浅斟慢酌的身影。”《古韵的新唱》
“西出阳关的是一片远去的云,云在一页一页的线装古籍中不停地往外飘,在时序更迭后返回到渭城,从古代返回到现代,又从现代返回到古代。可是在渭城,朝雨在天边召集它旌旗摇曳的仪仗队,这是从古代到现代沿袭下来的一种仪式,而你却苦苦悠悠地守望着,这守望又到何处去寻觅呢?但那雨意朦胧的惆怅的美丽意境,今天仍然恍惚着我强烈的爱与恋……”《古韵的新唱》
正如程维先生所说,“没有激情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荡气回肠的作品”。程维先生的诗歌读来让人荡气回肠,晓彬先生的评论读来同样让人齿颊生香。在晓彬先生的笔下,诗意汩汩流淌——
“在临潼的华清池温泉,是你用一池肥肥的水,袅袅娜娜地浸软了一个开元鼎盛的大唐,也浸出了一首千古绝唱的长恨歌。进入线装诗集,人们似乎已经沐浴到马嵬坡的阳光,这阳光在花朵上红着,在草尖上绿着……”(《文本的跳出》)
“在中国的方块汉字中,灯的光芒首先来自它的语言。灯,当舌尖触及上颚,弹出一个清脆的声音,语言就会被点亮了,词句聚集光晕圈中,阅读的眼泪也几乎会盈满眼眶。”(《短诗的效能》)
当然,对于文学评论而言,所有的美感,都本源于解读的精确、到位。在这部长篇诗歌评论中,晓彬先生以一位文学批评家的深厚学养和犀利眼光,对程维诗歌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读——
比如他在评论诗歌《广陵散或嵇康在音乐中死去》时说:“诗人程维在这两小节诗歌作品里没有止步于对生命的书写与隐忍,而是力图超越生命,达到‘生命离开身体。一如/音乐离开琴/是一次优雅的音乐之死’的完美境地。在这首诗歌作品里,诗人程维通过对心灵世界的反复酝酿,写出了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对于完美人生的追求,特别是最后一小节,更是志存高远、追求生命最高境界的诗意道白。”(《生命的理解》)
而在评论诗歌《戴安娜:随风而去》时,晓彬先生这样说:“这是一行行释放生命的性情文字,蘸满了生命哲学的情感意境,表露了诗人程维对‘黑暗巨大’的世界和自我的独特体悟,包含着生与死的生命沉思。”(《生存的哲学》)
五
作为一部涉猎广泛的诗歌理论专著,《穿越时空的对话——论程维诗歌》几乎涵纳了古今所有的诗歌创作理论和创作技法。它既是对“生命中萦回着历史的乡愁”的中国当代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新古典主义诗歌做出的全景式描绘和阐述,是贡献给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的一部高品质的“意见书”,又是一部普及性诗歌读物、一部“诗歌的教科书”。
在论及这部长篇文学评论将会产生的阅读效能时,晓彬先生这样说:“我坚信,只要爱好诗歌的朋友认真阅读之后,会有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不会创作诗歌的能变得会创作诗歌;二是不会欣赏诗歌的能变得会欣赏诗歌;三是不会评论诗歌的能变得会评论诗歌。”对此笔者深表认同。
诗歌是一种生活方式。当新世纪的帷幕已经开启多年,曙光却并未如期而至,大地依然风雨如晦之时,诗歌,是拯救心灵的最后的方舟!
“也许我一生也无法到达峰顶/然而,即使我停止/也是在继续”
——程维《
喜马拉雅山上的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7cefad0100qzk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