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高艳:何處是江南——读涂国文老师心灵地理志
(2009-11-14 16:15:49)
标签:
文学评论苏小墓前人如织心灵版图文化 |
分类: 评论 |
何處是江南
——读国文老师心灵地理志
文/高
我不知道,会有人和我一样醉心于江南,我曾在自己的一篇文字里说过,“江南于我,是向往中的一个意象,不仅仅是风景中的极致,更源于一种雅致的温情与力量,古典的人文气息若隐若现……它还与天堂有关,与梦想有关。”
其实,我应该知道,有文字情结的人大抵都向往江南。可是,当我依然耽于对江南的怀想时,已经有人一路风行,从江西抵达江南——杭州。而且,“我被缪斯判处无期徒刑,在江南的春天中,接受美的严惩”(涂国文《我在江南坐牢》)。——这是多么惹人艳羡的惩罚。
这个在江南“坐牢”的人,就是浙江作家、学者涂国文。缘于文字,我认识了这个名字,及至在东北边城的深秋,于夜半、暮霭或晨起,我手捧来自江南他的新作《苏小墓前人如织》,便开始了一次又一次或长或短的精神之旅。
《苏小墓前人如织》,书封上,简素的水墨丹青,阔大的留白,一下子便入了心。在那些“只关乎心灵、关乎生命”的文字中,更见国文老师见识之广博、才情之纵横,让我不由不惊叹。
在各种文本中,他随意跨越,在情感与思辨中,反省不乏真诚,激情中却不失沉静,同时有着包容、悲悯的大境界,尽情彰显他的才情与人格魅力,让我感知了他内心的柔软与坚毅,看到了一个兼具诗人气质和独特精神的作家和学者。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应该和他置身的山水相契合,想必,国文老师的品性正和江南的人文气息相得益彰。
我的理解,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是作者本人的精神史,是一个人内心的版图。我将这部书看作国文老师多年的心灵之旅,而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心路上的旅者,并给我以精神上的指引。只是,不知道这部厚书,该担当了国文老师经年多少情与思。
读书亦是读人,我俨然看到,现代社会里一个有着琴心剑胆的江南士子,在生活与文字中从容、快意地游走,并以非凡的勇气和书剑情怀,让自己的生命不断地“丢弃”与“点火”。
国文老师曾告我,生活中,不妨学点禅。想必,正是禅,让他始终以一种超然的哲思寻求一种心灵的静寂与圆满,面对万般命题,生命与爱情、幸福与灵魂、寂寞与温暖、孤独与疼痛、理想与沉沦……他以智者的姿态兼具出世与入世的情怀。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我更愿意,“诗与我同在”不只是国文老师对过往青春岁月誓言的一种缅怀,像黛玉葬花一样,将诗葬掉。其实,我知道,以国文老师素有的柔美而不失风骨的诗心,他是舍不得的,子夜时,依然会雪落无声(涂国文诗集《子夜时雪落无声》)。况且,生活中,他正诗意地行走。
江南在哪里?江南,是我生活中的虚构,是我无法证实的别处,却是国文老师旅途中真实的景致。我对自己说,何时才能赴得风雅钱塘呢,去“纯真年代”书吧看现代经典爱情故事,听国文老师在追寻江南过往的记忆中,如何与李叔同、苏曼殊一次次心灵相遇,与大师们一起体验幻灭……
苏小幸遇知己,只嫌缘浅。不知国文老师的书,可遇几个“真知”。心灵之域无际,江南之外,北方的落雪中,我写下了这些字,不敢妄为“评”,只是印象与清浅的领悟,若不能知国文老师文字之一二,还请国文老师笑而置之,视为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