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涂国文
涂国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1,005
  • 关注人气:23,7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命题创新方法举隅·3

(2006-04-27 13:27:44)

(三)、赋予传统命题方法以新的时代特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下水法”——教师出示自己写作的文章或诗歌,让学生比照着写同题或同类的诗文。如我曾自编“诗歌鉴赏与创作”辅导教材,以自己创作的组诗《西湖人物志》为教学材料,指导学生从诗歌的“虚”与“实”这一角度,去感悟应如何去鉴赏乃至创作诗歌。然后要求学生借鉴老师诗作的创作技巧,以熟悉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为素材,学写一首诗歌,题目自拟。

“填充法”——即“半命题法”,由教师给出部分文字,让学生将题目填充完整,再行作文。这种命题法,让学生“戴着镣铐跳舞”,既对作文的选材范围起到了一定的提示和约束作用,又照顾到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半命题法”在作文命题发展史上,是对“完整命题法”的一大变革和突破,在推动作文教学改革方面曾起过积极作用,今后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改写法”——改写法”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盛行一时的中学作文训练和中、高考作文方式之一,命题上以将叙事诗(特别是古代叙事诗)改写成叙事散文为多,也有要求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进行改写的。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很高;前者常见于初中课堂,后者少见于高中乃至于大学文科课堂。

 “借尸法”——亦称“仿写法”,由教师提供材料,或由学

生自己选择某一篇章,要求学生借鉴材料的格式或内容,“借尸还魂”,“旧瓶装新酒”,写作趣味作文。如我曾让高二学生模拟“法庭审判”的程序,写过一篇题为《“学习法庭”自我“审判记”》的文章;一位初三同学曾仿《三国演义》中《宋公明大败高太尉》这节内容,写了一篇题为《“宋公明大败高太尉”之足球版》的文章,趣味横生。“借尸还魂法”也是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文学”常用的创作方法之一。

“续貂法”——教师给出故事材料,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为材料续写结局或尾声。如我在指导学生研读完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孔乙己所处时代的特征以及孔乙己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孔乙己离去之后》为题,写一篇作文,想像孔乙己最后一次在咸亨酒店露面后,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祭坛的。

“扩放法”——教师给出材料,要求学生通过展开联想和想像,对材料进行扩写。如选自于《战国策》的课外阅读材料《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对赵太后送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送别场面语焉不详,只有“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我要求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后,展开想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将这一已经永远留存在史册上的母子、君臣相别的感人场面再现出来,题目自拟。

“压缩法”——教师给出材料,要求学生抓住关键性要素,进行缩写。我感觉使用“压缩法”最有效的做法是让学生为中长篇小说编写故事梗概,这种做法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切入、准确把握信息的概括能力。教高中的时候,我经常从《收获》、《当

代》、《小说选刊》等刊物上精选一些中长篇小说,让学生练习故事梗概的编写。

“指物法”——古有方仲永“指物作诗立就”,我们在为学生命题时,也不妨用用这种方法,随意指定一物,让学生写篇文章;也可借鉴西方现代“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方法,随意指定一物,让学生观察并用笔记下自己思维的流变过程,体会与感知意识流动的怪诞与情趣,题目自拟。此法只可偶尔为之,权作写作教学的“调味品”,不可多用。

(节选自拙论《作文命题创新初探》,获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新世纪首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论文比赛三等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