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刚从香港回来不久,就很匆忙地离开广州。
匆忙到没法回过头,好好看看这个我生活和工作了将近两个月的地方,我就已经拉着拉杆箱、抱着白色的大枕头、背着大包小包,连同对广州所有的回忆,塞进地铁三号线末端的车厢里。
深圳高阔的天空,蓝得像台风过后一样,严重的绿化随着行驶的车,在视线里不断往后退。这样整齐的场景,让我无比怀念广州那种随性的绿。
谁说过广州乱的,至少我生活的这两个月里,日子平和得就像离开广州前、我去的最后一个地方一样。
那个地方,就叫“沙面”。

沙面岛原是珠江冲积而成的小沙洲,位于广州六二三路。
在历史上,沙面曾是英、法两国的租界。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里,英国和法国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迫两广总督租借这里,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租界。
在之后的大半个世纪里,英、法两国在此取得诸多特权,领事馆和政治、金融组织都建立在此,并给附近的中国人定下一系列不公平的待遇。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面租界内的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住宅,另外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其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传教士。
现在的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也同样位于此,使得沙面岛上有不少外籍人士在此办公,且该领事馆是美国在中国唯一可以办理中国公民移民美国签证的场所。
如今,仿哥特式、新古典式、折衷主义式、券廊式的欧式风情建筑在此林立。
而每座建筑前的门牌号,或大或小,代表着每一个故事的情节深浅,像季节里的爬墙虎,可以让你在此,安闲地回忆故事。
这里的故事说也说不完,不知在哪里断了,又不知为何从哪里又接了上来。

在沙面的这个下午,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百年古老高树,投下温暖的光影。
所有的建筑,没有经过岁月难以逃避的颓败,也没有人去楼空、花开匆匆。
百多年来的日常生活细节和痕迹,镌刻在沙面这里的砖石上。
它们深刻,正如所有的日子,被一根锈迹斑斑、牵扯着打开的花窗的窗栅,支撑着,并在人来人往的沙面里,无头无绪地消磨殆尽。
谁也不想再去想以前这里发生过什么,谁都不愿去破坏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杆。
因为,无论谁,眼睛都透不过日子的平淡和琐碎,眼睛都是在往前看的。
所以有时,离开一个地方,会被曾经生活过的日子里留下来的平淡和琐碎所牵绊、所留恋。
人去匆匆,离开广州也匆匆。广州留给我的,太多太多了。
但路途匆匆,我选择了往前看,双手紧攒,把握手中现有的幸福。

沙面岛上红楼的转角处,树丫的叶影飘落下来,贴在这座建筑的红白砖上。
离开的时候,沙面周围包围着的江水面上,漾着没有忧伤的快乐。
我忽然想起林一峰的一首歌,《红河村》:
看小小窗框中的海阔天空
... ...
榕树下看不懂所有棋局
笼中相思雀很想飞远方
红河村中布满心事
不要走得这么匆忙
夏去秋又来记着会有几个
... ...
要守规则盼有一天攀上高峰
... ...
青春要精彩不计较收获
寻找中各有失落
都有惊喜匆匆闪过
每个笑脸蕴藏了多少沧桑
...
...
红河村的每个心事
飞向天边海角
...
...
谢谢沙面给我的这个下午。
祝福广州,祝福这里生活着的人们。
Nackel
离开广州前的这个下午
(共37Pics) 







天主堂









Station餐厅

住宅





沙面堂(基督教)


雕塑







这个下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