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与企业的七年之痒
(2010-09-04 00:17:00)
标签:
波司登七年之痒华联集团营销人员高德康财经 |
分类: 生活与相对论 |
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就像一个家庭的夫妻关系,不知员工与公司之间有没有“七年之痒”的说法。对于我在波司登来说,工作七年不仅没有“痒”,反倒是刚刚尝到甜头,如若我也对“七年之痒”心怀忌惮,或许我和波司登就走不到今天了。
2002年,初加入波司登,当时的波司登还不像如今这么庞大,我也是从一名普通的营销人员做起的。2004年公司转型改革,我当上了营销企划部部长。我那现如今七岁的儿子也是在这一年诞生的。直至2009年,进入北大就读文学硕士,在公司一干就是七年。七年之后,我选择了暂时离开公司与家人一段时期。这是一种挑战自我的选择,也是一种需要勇气和狠心的选择。有时候男人不就得对自己狠一点吗?
刚进公司那会,波司登属于深圳华联集团控股的子公司。时任华联集团的老总为前任服装集团的老总,所以对波司登品牌及创始人高德康先生知根知底。1999年,华联集团股权重组,欲收购效益优良的民营资本入股,通过与创始人高德康先生商讨,同意对波司登进行股权转让,华联因此获得了波司登51%的股份。通过重组,波司登的管理能力得到系统的提升,在全国市场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波司登也成为了华联集团的中流砥柱。至2004年,总裁高德康先生又出人意料地出高价毅然从华联集团手中购回波司登全部的51%的股权,重新恢复其对波司登的绝对控股权。2004年是波司登的改革元年,股权回购、营销系统大调整、大量引进和启用新骨干等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出台。就像是动了一次大手术,所幸的是这个手术是成功的。
或许,本人是改革的获益者。但从此我的职业生涯便拉开了一条战争的路线。我也时常对朋友说:选择营销就是选择战斗,选择战斗就别羡慕后方的宁静。我们这些处于战争状态的营销人员,一直是以市场为家,因此家庭生活也变得聚少离多。夫人的怨气和我对儿子的牵挂,全部化作奔赴市场前线的战斗动力。就这么东奔西走、南来北往的奋斗了七年,给公司做出了应有的微不足道的贡献,也为自己积累了不少市场营销经验。这些经验在这七年中我也陆续将它们著成册写成书了,有《品牌成长的非常6+1》、《从产品到畅销品》、《商务沟通的城市秘笈》等。不成样子,全当是走过的路留个脚印吧。
2009年成为我个人职业生涯的转型之年。和波司登改写了劳动合作关系来北京读书。公司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与支持,心存感激!许多人会问我离开公司了会不会对将来的职位有影响,我通常一笑而过。
不过人各有志,对我来说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对旅行而言,我更喜欢沿途不断变化着的风景和对突如其来的壮观带来的惊叹。一直在路上,这有些像小人物谋求生路的奔命,但对于我来说,工作一方面是为养活自己,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保持做专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