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这只鸟需要贴近地面飞行
(2010-03-16 13:15:46)
标签:
就业广告公司农夫地面被窝财经 |
分类: 广告与营销 |
许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习惯把广告传播分为线上传播与线下传播两种类型,也有人俗称为高空传播和地面传播。具体什么叫“线上、线下”,由于篇幅原因这里就不解释了,我想朋友们肯定都知道,不知道的问《广告人》杂志去。
无论哪种类型广告,无论广告如何分类,企业最终要的结果是把产品卖出去。我给大家打个比喻,在中国的企业、市场、广告公司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像“天、地、农夫”的关系。天要下雨它不会去找农夫商量,要下就下了;天要干旱它也不会去找农夫商量,要干就干了。那么农夫要想让地里长出庄稼来,就得雨天防洪、旱天灌溉。企业要做什么产品他们往往也不去找广告公司商量,可他们找到广告公司的时候就一个想法,如何尽快让企业腾飞。
然而,广告公司这只鸟又该如何带着企业一起腾飞呢?本人有三点看法,不成体系大家见谅!
其一,苦练飞行技术。
再大的鸟,不会飞还算个鸟?再大的广告公司,不会做广告还算广告公司吗?无论环境如何变幻莫测,对有本领的人来说都不可怕。就像一只会飞的鸟,它不会害怕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一只鸡就不同,它到森林里散步可能一不小心就被野兽吃了。
广告公司首先得练好广告的专业本领。企业再大,对他们来说,广告依然是弱项,毕竟那不是他们的专业。他们对于研发某个产品很专业,但对于如何做广告,广告如何做,还得求助于专业的广告公司。所以说专业的人就得做专业的事,赵宏博、申雪他们花样滑冰很棒,如果让他们去唱歌那就不一定行了。所以广告公司必须认真苦练广告这门技术,只有技术强人一等了,才有资格参与激烈的竞争,否则还没上路了就被野兽给吃了。
其二,贴近地面飞行。
能在高空飞行的鸟不稀奇,因为越是高空越安全。虽然空气稀薄呼吸有些困难,但毕竟高空野兽少,人类的枪也不太容易射得中。可是鸟也得捕食,捕食就得贴近地面,越贴近地面食越多,也越危险。
广告公司也一样,会给企业弄几张平面稿,投几家媒体,抑或拍一两个TVC等这些空中楼阁里的服务算不了什么。和企业玩真功夫得体现在市场上,离市场越近的广告人越优秀。要充分相信企业对市场的认知。产品就像企业自己生下来的孩子,市场就像孩子的被窝,他们把手伸进被窝里就能感知孩子是冷是热,冷了就给孩子加件衣服,热了就得脱掉一件。广告人走近市场最应该听取的建议首先是企业,其次才是消费者。因为每个消费者的建议只代表一个个体类别,不具普遍性。每个企业的建议则代表一大批消费者反馈来的建议,具有普遍意义。所以研究市场先得研究企业,然后才是研究消费者。
其三,到企业里筑巢。
对市场而言,广告公司和企业其实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他们只有捆在一起才能相辅相成,完成目标以后才能各取所需。广告公司要想真正深入了解企业,和企业走的越近越好。光有专门服务于企业的团队或部门还不够,最好是直接到企业里再做个窝,把手伸进他们的被窝里,和他们一起感知市场的温度。
广告公司在企业里筑巢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直接派人过去成立独立的部门;一种是和企业合作办部门。篇幅原因这里不再赘述这两种办法,日后若有机会将专题阐述。但这里也有人事的风险,往往会出现派过去的人最终不回来了,做了企业的小三。不过咱也不要紧张,这年头不就得讲究资源共享嘛。可是咱也不该甘心企业来广告公司娶妻纳妾,咱也得适当去企业里挖挖墙角。早些年广告公司用人很喜欢找所谓的专业广告人才,现在我认为适当引进一些在企业里呆过的有丰富市场经验的人才,对广告公司来说一定是一种新鲜的血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环境不怕变,会飞就行。面对如今的企业态度和市场环境,广告公司也不要过分诚惶诚恐,更不必夸大变化的因素。只要广告公司踏踏实实的练就一身武艺,学会飞行的技巧,我想食物终归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