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类消化系统的物理化学过程

标签:
杂谈 |
1、口腔消化
食物经前方的牙齿切牙切断、中间的牙齿尖牙撕裂和后面的牙齿磨牙嚼碎成为易于消化的小颗粒。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带有消化酶覆盖于这些颗粒表面,并开始消化。在未进食时,唾液的流动可洗掉那些能引起牙齿腐蚀和其他疾病的细菌。唾液还含有一些抗体和酶,如溶菌酶,可分解蛋白质和直接杀灭细菌
1)机械性消化:通过咀嚼将食物研磨成更小的颗粒,增加食物表面积。食物表面积越大,相关的化学反应越快,也便于消化酶的催化作用。
2)化学性消化: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ptyalin)开始催化分解淀粉,将其转化为麦芽糖。
2. 胃消化
胃是一个大的蚕豆形肌性空腔脏器,包括三部分:贲门、胃体和胃窦。食物通过能开闭的环状肌肉(括约肌),从食管进入胃内。此括约肌能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到食管。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胃是储存食物的器官,可有节律地收缩,并使食物与酶混合。胃表面的细胞分泌三种重要物质:黏液、盐酸和胃蛋白酶(一种能分解蛋白质的酶)前体。黏液覆盖于胃的表面,保护其免受盐酸和酶的损伤。任何原因造成此黏液层破坏,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阿司匹林都能导致损伤,发生胃溃疡。盐酸提供了一种胃蛋白酶分解蛋白所需要的高酸环境。胃内高酸还能杀灭大多数细菌而成为一种抵御感染的屏障。到达胃的神经冲动、胃泌素(胃释放的一种激素)和组胺(胃释放的一种活性物质)都能刺激胃酸的分泌。胃蛋白酶大约能分解食物中10%的蛋白质,它是唯一能消化胶原的酶。胶原是一种蛋白质,是肉食的一种主要成分。仅有少数几种物质,如酒精和阿司匹林能从胃直接吸收,但仅能小量吸收。
1)胃酸:在胃中的盐酸(HCl)和胃蛋白酶(pepsin)共同作用下开始给食物消毒杀菌,并腐蚀分解蛋白质,使其变成较小的多肽和氨基酸分子,便于吸收。
2)胃蠕动:帮助破碎和混合食物与消化液,促进消化过程。
3. 小肠消化
胃运送食物到第一段小肠即十二指肠。经幽门括约肌进入十二指肠的食物量受小肠消化能力的调节。若食物已充满,则十二指肠会发出信号使胃停止排空。十二指肠接受来自胰腺的胰酶和来自肝脏的胆汁。这些消化液通过奥迪括约肌的开口进入十二指肠,它们在帮助食物消化和吸收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通过蠕动来搅拌食物,使其与肠的分泌液混合,也有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十二指肠最开始的10cm左右表面光滑,其余部分都有皱褶、小突起(绒毛)和更小的突起(微绒毛)。它们显著地增加了十二指肠表面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的三个区域: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7]位于十二指肠以下的其余小肠分为两部分,即空肠和回肠,前者主要负责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样,肠表面的皱褶、绒毛和微绒毛所形成的巨大表面积使其吸收功能大大增强。小肠壁血供丰富,它们运载着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经门静脉到达肝脏。肠壁分泌的黏液能润滑肠道及其内容物,水分能帮助溶解食物片段。小肠还释放小量的酶以消化蛋白、糖和脂肪。肠内容物的稠度随其在小肠中的运行而逐渐改变。在十二指肠时,肠液被迅速泵出以稀释胃酸。当肠内容物经过下段小肠时,由于水、黏液、胆汁和胰酶的加入而变得更加稀薄。因此,胰腺、肝脏和胆囊在小肠内参与消化作用。
1)胰酶:胰腺分泌胰酶,如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进一步催化分解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胰腺还分泌三激素:胰岛素作用是降低血中糖(血糖)的水平;胰高血糖素作用是升高血糖水平;生长抑素,抑制上述两种激素的释放。胰腺有两种基本的组织成分:分泌消化酶的胰腺腺泡和分泌激素的胰岛。消化酶进入十二指肠,而激素进入血液。消化酶由胰腺腺泡产生,再经各种小管汇集到胰管,后者在奥迪括约肌处加入胆总管,故胰酶与胆汁在此处汇合,再一并流入十二指肠。胰腺分泌的酶能消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解蛋白质的酶是以无活性的形式分泌出来的,只有到达肠腔时才被激活。胰腺还分泌大量的碳酸氢盐,通过中和从胃来的盐酸保护十二指肠。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通过一系列的激素和神经信号引起胆囊的收缩,胆汁则被排入十二指肠,并与食物混合。胆汁有两个重要功能:帮助脂肪消化和吸收;使体内的一些废物排出体外,特别是红细胞衰老破坏所产生的血红蛋白和过多的胆固醇。
2)肠道酶:小肠壁上的细胞分泌的酶,如肠脂肪酶、肠淀粉酶继续催化分解食物。
3)吸收: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分解后的小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通过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食物的营养成分被吸收进入小肠壁,而小肠壁有大量的微小血管(毛细血管)供血。这些毛细血管汇入小静脉、大静脉,最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内,门静脉分为许许多多细小的血管,流入的血液即在此进行处理。
4. 大肠消化
大肠由升结肠(右侧)、横结肠、降结肠(左侧)和乙状结肠组成,后者连接直肠。阑尾是一较小的、手指状小管,突出于升结肠靠近大肠与小肠连接的部位。大肠也分泌黏液,并主要负责粪便中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肠内容物到达大肠时是液体状,但当它们作为粪便到达直肠时通常是固体状。生长在大肠中的许多细菌能进一步消化一些肠内容物,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大肠中的细菌还能产生一些重要物质,如维生素K。这些细菌对健康肠道的功能是必需的。一些疾病和抗生素能破坏大肠中各种细菌间的平衡,产生炎症,导致黏液和水分泌的增加,引起腹泻。
1)微生物发酵:大肠中的微生物(如细菌和古菌)通过发酵过程分解未被小肠吸收的残余食物,产生短链脂肪酸和维生素(如维生素K和某些B族维生素)。
2)水分吸收:大肠还负责吸收水分、维生素和电解质,剩余物质形成粪便。
后一篇:7、人类消化反应酶催化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