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冰山一角,还有多少“罗彩霞”被冒名顶替?

(2009-05-23 14:20:11)
标签:

罗彩霞

邹志静

京版

冒名

教育部

高考

腐败

新浪

观点

山东

卢武玄

自杀

杂谈

分类: 发牢骚的

京版“罗彩霞”,原籍山东菏泽单县“邹志静”被班主任的表妹冒名顶替上了医专,因为先前“罗彩霞”事件和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山东公安厅和菏泽公安局迅速对有关责任人作了处理,当年的班主任刘民被停了课,参与事件的民警时岩被开除了党籍,而当事人刘彦丽的毕业证则面临着被注消的处境。

 

笔者的家乡和这个鲁西南以“单县羊肉汤”闻名全国的小城只不过有不到20公里的距离。对与冒名顶替这样的事件也屡见不鲜。记得笔者当年上高中的时候,就有很多山东籍的学生冒名找人拖关系到河南学习或者复读,虽然地跨鲁豫两省,但也就是一条黄河故道所隔。

 

农村的孩子如果学习不好,或者高考落榜,打工务农结婚生子是大多数人的出路。高考档案基本上就是一张废纸,这就给那些投机的人有空可钻,山东的高考大学录取分数很高,相对之下,河南的生源分数偏底,这样每年都有大批的高中学生去河南来求学。但户籍问题又是制约跨省上学的难题,于是,龌龊交易就产生了。愿意冒名顶替的学生,用另外一个学生的档案,改头换面就可以开始另外一种人生了。

 

虽然现在不是一考定终身,但在N年前,能够进高等学府深造是极具有诱惑力的,像罗彩霞这样被冒名上学工作的事情绝不是偶然的一例。更多人的身份一辈子被别人复制了也浑然不觉。法律意识的淡薄也是教育上频繁被冒名顶替的一个主要诱因,很多人只是觉得用自己的关系和权利在帮别人的忙,当然这样的“帮忙”是有利可图的。但是,他们不知道,其实是在犯罪,行为已侵犯了公民的姓名权,触犯了宪法。

 

其实不光冒名顶替,每年7,8,9三个月份高考前后的时候,是教育腐败活动最猖獗之时,重点高中一些至在非清华北大等名校不上的学生,对一些普通的本科院校伸出的橄榄枝根本不屑一顾,而选择了复读。但是他们的录取通知书却早已被有关“有能耐”老师和人士加以利用。知情的当事人也许会得到一笔不小的报酬,但被蒙在鼓里的,也许永远不知道,另外一个“自己”将去一所大学开始新的求学生涯。

 

一个“罗彩霞”的冒名事件被处理了,一个“邹志静”的冤屈被伸张正义了。在相关部门的处理下,罗彩霞从天津师大顺利毕业了,邹志静也重新拥有了北京户口开始贷款买房。无疑,她们俩是幸运的。

 

遗憾的是,被发现的,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人,被别人冒名了还根本不知道,而有些人,一辈子叫着别人的名字,只是为了更好一点,苟且的活者。这些,是我们社会制度的腐败?还是教育制度的悲哀!

 

可笑的还有:一些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却需要媒体的舆论和网民的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们,在扮演着首席大法官的角色。这点,就是中国法律的无奈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