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郑州
(2008-09-03 08:54: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Ta日记 |
15天假期,人去人又回.
在北京生活了快4年,一直在边缘,但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她:日久生情。这种感觉在我第N次来郑州后仍旧那样的强烈,走在郑州的大街上,我心里还在暗自的比较,尽管郑州也在发生变化,但跟北京的日新月异比,郑州明显要落后了很多。
郑州的公交好象是不按点的,我坐6路车的时候,在等红灯当儿,俩司机攀谈,问中午跑了几趟了,能跑5趟吗?司机和售票员的穿着也很随便,就是生活中的便服。这在北京是不可想象的。刷卡有的打8折,有的不打,这跟北京的4折也是不能比的,我对女友说,在北京坐公交车跟玩似的,一点也不觉得是在花钱,公交车也多老化,跟北京的节能环保车相比,安全性能也差,上车就是一个半尺来高的台阶,无论是站,坐,颠簸的厉害。有意思的是,看郑州的“商都频道”,有个老太太在自豪的炫耀,郑州的市民觉悟很高,老人孩子一上车就有人让座。呵呵,北京的公交早都有老弱病残专用车座和通道了。
二七广场应该是郑州的市中心了,一座环型天桥把附近的商场连接起来,可就在二七塔下,却有很多小商小贩,在卖吃的,用的,玩的,有些乱,最不能忍受的是随风飘荡的臭豆腐味,阵阵恶臭。这,恐怕就好比“王府井”的小吃一条街了,可一点规矩也没有,听说却是收了管理费用的。郑州的马路不是很宽广,还有些脏,行人匆匆,红绿灯也型同摆设,一个字,乱。
相比于北京人的好吃能吃会吃,郑州的饭店大都不在一起,即没有所谓的餐饮一条街。在文化路上的“阿瓦山寨”湘菜馆吃饭,剁椒鱼头----他们的招牌菜,叫山寨鱼头王,有股死蒜味,盐倒没少放。毛家红烧肉,掺杂半盘腐竹。韭叶炒河虾,蚂虾小的简直就是虾米,只看到黑黑的两个眼睛。松仁玉米没了松子,名字也换了--苗寨脆玉米,如果这些菜在北京的“橘子红了”,“潇湘旺”等正宗的湖南菜馆,多半是要被消费者投诉的。奥克啤酒要10元一瓶,北京燕京啤酒,纯生也不过8元。总之一顿饭下来,人却还是半饱,味同嚼蜡。
当然,郑州也有它的长处,宾馆多,而且很便宜,3星的标间如果会侃价,120元左右就能搞定。相比北京的一屋难求,在郑州租房子也便宜的很,我女友跟她同事合租城中村的一居室楼房,厨房卫生间宽带加上水电,一月下来也只有300多元,实惠又划算。这样的房子在北京,没有1500元钱是拿不下来的。房东也很人性化,桌椅衣柜大床全配齐,不象北京房东,冷冰冰的脸,一天到晚只知道跟在你屁股后面要房租,还担心你把他的东西弄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