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走马观花看老外
(2008-07-30 11:33:3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换成钱的 |
周末和女友到天安门闲逛,想看看广场上新摆的“花雕”,遇到四个肤色统一的非洲女孩,身材高挑,气质不俗。如此齐刷刷地一排“黑珍珠”还真不多见,估计也是趁了奥运会的东风,来参观我泱泱中华文明古国的!四个姑娘往洁白的汉白玉华表前一站,立马就黑白分明,成了一道风景线,引得游客纷纷与之合影。
真正的北京人是不会在三伏天顶着烈日去“爱”北京天安门的,凡在城楼附近转悠的,大都是外地来京的游客,看见天安门是第一次,看见外国人也是头一回。我想,对他们来说,跟外国人合影也是件值得自豪显摆的事,回到家里指着照片跟亲戚朋友一说,看,咱们也跟外国朋友“友谊”了一把。
人群中不时有人啧啧发出感慨:乖乖,真黑呀,不是一般的黑。我和女友相视一笑,如今中国走向世界了,很多外国人的中文比咱们说的英文还好,那么大声,也不怕那几位黑姑娘听到……好在姑娘们没介意,依旧张着一口整洁的白牙,笑靥如花。不过反过来想,在一个以黑为荣的国度里,你要是夸一个女孩黑,没准就像我们夸邻家女儿长得俊一样,大概是很中听赞美的话哩。
从天安门东站乘地铁回家,车厢里有不少外国人,我还看到一个坐着轮椅的30多岁的外国男子。叫人纳闷的是,上下车时,都是他自己熟练地用双手滚动车轮,一行三人,同路的一男一女谁也不帮他推一把。终于有乘客看不下去了,要帮忙推轮椅,却被他礼貌地拒绝了。同行的外国女人见此情景,用中文说:约翰不是拒绝别人的帮助,他是在证明自己是最棒的。坐在轮椅上的约翰也说话了:Icando,whyshouldothershelp?(我自己能行,为什么还要别人来帮助?)顿时,我和女友感受到了他的乐观和坚强。
要说英文我还能听懂什么“茶”或“咖啡”之类的,若是其它外语,对我就有点“对牛弹琴”了。在东单5号线地铁换乘站,车厢里上来了两个帅气的棕色皮肤的小伙子,彼此还很健谈。可惜费了吃奶的劲,我也没听懂是哪国语言。倒是女友不争气,花痴一样地盯着人家看,还激动地说她从小就喜欢这样的双眼皮大眼睛男生,又悄悄让我猜猜他们是哪国人?敢情这小妮子大白天做黄粱美梦,还奢望着一场跨国恋情那。我觉得自己很没面子,醋劲一来,就随口说了句:印度。不料其中的一个男孩回过头来,很认真地看着我身旁的女友说:是的,是印度的。
女友突然站立不稳,整个上半身靠进了我怀里,半天,才拢了拢额头的刘海,喃喃地说,她被那印度帅哥“电”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