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12月我记录职场故事3我的五年原创文字 |
分类: 发牢骚的 |

经常出差在外的人,可能有这样的感觉,不是怕吃不好,也不是怕睡不好,而是怕到了你内急的时候,找不到厕所。
关键时刻掉链子,活人还真能被“尿”憋死。其实关注一个城市文明的程度,不在于他的楼有多高,路有多宽,而要看他的厕所。想一下,连最不干净的地方都干干净净的,还有哪里会不干净?
这样的话题本来就有点不雅,2004年曾经去郑州参加职业培训,学员300多人,在电广大厦顶层多功能培训厅里,竟然没有厕所。一堂课2个多小时下来,人们纷纷解决内急,主办方也真有意思,聪明绝顶:临时用一间房子放了两只大桶,权当应急了。好在男的多,至于女学员,对不起,只有下楼到马路上对面的公厕去方便,这样一来二去,累就不说了,足足要20多分钟。人人都是有点隐私的,想想吧,那么多老爷们象地主圈地似的围着一只尿桶,掏出那玩意来激情四射,要多滑稽有多滑稽。更有甚者,还有比看谁尿的高的,够原生态。男人的风流和张狂,在那一刻显露无疑。我个人不习惯在那样的情况下撒尿,也尿不出来,渴的嘴巴干裂也不敢多喝一口水。一上午下来,憋得小肚子疼,走路都不敢直腰了。
这种情况在北京就不存在了,更叫人惊喜的是,首都的公厕不收费,记忆中到过的城市,都有一个大妈或大爷跟“钟馗”一般守在公厕门口,绷着脸跟人要“环境污染费”。到现在回老家,在那个地级城市的火车站公厕,还有如厕收费5毛的标牌。而北京没有,真是爱死北京了。碰到不巧的,也只是辛勤的环卫工人在门口地板上放个黄牌牌:“清洁中,请稍等”。北京厕所不仅多,而且质量高。三环的比四环的好,二环的比三环的好,至于市中心的,更不用说,国际化了都。王府井大街上的厕所,都有儿童房了,够人性化吧?中英文双语标识,进了厕所,敢情是上了“星级宾馆”,真是“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总之,您来北京转悠,不必有后顾之忧,不仅在公厕,各大商场超市显然也很理解“上帝”的需要,厕所里不仅有专门的老人休息室,还有妈妈育婴房,文明又舒适。
可有一点要说的是,一些居民区的公用厕所太小了。比如东四的胡同里一间厕所,只有一个蹲坑一个便池,人进门还得侧身进去。遇到早高峰,就得排队方便,年轻人还好点,能强忍着,年纪大的就苦不堪言了,憋不住啊。但也没办法,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盖个公厕已经很不容易了----内急?等不了,不好意思,再等会,大不了...你...拉在...裤子里。
呵呵。
我写这5年,以一颗平常心参加“我记录”大赛。平常人书写平常事,喜欢的就评论支持一下,如果您常来,感动之余让您有惊喜。比赛,支持,都不容易。真正的朋友不说客气话,不单纯的说谢谢。
相关职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