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区门口的“打铁匠”

(2007-10-06 19:11:05)
近几天在小区大门口的不远处看到两个老人,年纪大的有六十多岁,年轻一点的也有五十上下了。不声不响的支了一个摊,他们干的活计很稀罕。别说城里人,就是我这个农村来的青年小伙也没有见过,他们是打铁的小炉匠。
 
一辆三轮车,一个炼铁的炉子,一尊铁敦,一只很破旧的风箱,看来都有些有些年头了物什了,还有的就是大大小小的锤子和钳子。最大的那个锤有二十多斤重。一般人抡着很是费劲。正赶上十一放长假,又是个新鲜的事,所以就有很多的人围着他们看。小孩子们更是好奇,老想着用手去拉拉风箱,摸摸铁疙瘩,还有的孩子轮起那个锤子像李逵似的耍起来,逗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铁匠师傅人很实在,碰巧的是他们是从山东梁山来的,于是人们很自然的就想到了水浒里108个好汉。他们的铁制品,有菜刀,锅铲,剪刀等厨房及日常用的,也有宝刀,宝剑等炼身装饰用的。打刀等用的铁也是下角料,多半是废品站里回收的。但生意却出奇的好,一顿饭的功夫就卖了6把菜刀,两把剪刀,也不贵,价格在30--80元之间。好钢用在刀刃上,用一位北京大妈的话说,手工打的刀结实锋利,砍骨头都没事,不象在超市里买的,只能切青菜。也有市民从自家搜集一些铁,拿来让他们给打制加工的,只收工费10元钱。
 
风箱呲啦呲啦的响,火炉里金花四溅,一块被烧的通红的铁块,用钳子夹出来放到铁敦上。上了岁数的老师傅的脸被炉火烤成古铜色,额头的青筋暴露,布满了汗珠。伴随着叮当叮当的声音,他俩交替抡着锤砸到铁块上,那只大锤在年轻一点的师傅手中挥扬着,只听音不见影。老师傅一手用钳子夹着变换着铁块受力的重心,一只手抡锤打铁。不一会人们就看到一把刀的雏形,然后在再到火炉里烧一阵,再拿出来摔打,如此反复四五遍,一把菜刀就做成了。放在水里冷却一下,哧啦作响,冒着白烟。老师傅又给刀按上把,拿在砂轮上打磨,很快,一把菜刀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锋利无比,那刀刃明晃晃的,让人看了后背发凉。老师傅也不说话,拿起刀砍向一根铅笔粗细的铁条,当即两段。刀刃依旧完好无缺,围观的人一片叫好声。
 
铁匠师傅只顾干他们的活,遇到买卖说话也不多,风箱上面有一个小抽屉,是放钱用的。买主看中了菜刀或者其他的铁器直接把钱放里面就行了。遇到没拿钱的或者找零的,他俩就嘿嘿一笑对买主说:先拿着用吧,手艺人会的就是这个,一块废铁也值不了几个钱。但他们越是这样,买主们心里越觉得心里过不去,给钱的时候有意的就多给几块,可铁匠师傅也不白沾光,往往拿一些小的铁器送人,憨厚又朴实。
 
听年岁大的师傅讲,打铁的手艺从祖上到他这辈已经七代了,最辉煌的时候给慈禧太后打过马鞍。可手艺现在却面临失传的处境,孩子们有出息的上大学了,没成才的就是出门打工也不干这个,嫌又脏又累的,不是什么好差事。现在只有他和堂弟在农闲的时候出来打铁,顺便挣些钱补贴家用。老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很无奈,狠狠的吸口烟,烟头一明一暗的。他摸着那只风箱,说那是他的传家宝,是他爷爷的爷爷做的,风箱里的鸡毛不知换了多少次,但还是舍不得换电动的。看得出,老人对家传的打铁手艺感情很深。
 
后来没注意打铁的俩师傅是什么时候走的,听说是被城管的赶走了,说他们破坏卫生,影响市容,扰民。可大伙都觉得挺实惠,那刀做菜用的时候就是顺手。同单元里的张阿姨还一个劲后悔:早知道他们走得急,就多买两把菜刀了,来年儿子结婚分家了,也给他一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