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晨报》不是“80后”

(2007-09-28 16:39:30)
分类: 换成钱的
 《北京晨报》不是“80后” 
 
今天在“审美”理发,那位美女理发师用很好听的声音招呼我,帅哥,坐过来!我的脸一红,有点不好意思,说,我不是帅哥。她哈哈的笑了,抿了抿嘴说,看你长的跟“黎明”似的,还说不帅?真谦虚。我不再说话,任凭她的剪刀在我的头上飞舞。后来美女又问我多大了,这个女的话可真多,我就随便说了个瞎话,三十了!咦?她的剪刀停在了半空中,仔细的瞪大眼睛看了我一阵。不会吧?看你脸上没褶子眼角无皱纹,怎么看也是“80后”啊。我乐了,心想,“80后”还长在脸上了,我巴不得成熟一点,有人叫叔叔呢。
 
长久以来,很不习惯别人称呼我是80后,也许自己是从乡下小镇来的,井底之蛙没见过多少世面。总以为“80后”的称谓是城里特别是北京上海这样大都市的男孩女孩才能享受的殊荣。他们上今天的班,睡昨天的觉,花明天的钱,生活过的惬意又潇洒,相比之下,农村的尤其是86年以前出生的“80后”们多半已经跨入围城承担责任,是孩子他爸妈了。少数在外求学就业的,虽然生活的方式早已城市化,但意义上跟真正的“80后”还是差一大截的。
 
美国上个月出版的《时代》周刊报道说:“(中国)这群年轻人喝着星巴克,穿着耐克,疯狂地写博客。但有一点,他们不关心政治,只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可以肯定的说,这里面不包括“我”。星巴克的咖啡我从来没喝过,只知道前不久从故宫里面搬出了;耐克鞋倒是有一双,说实话穿着就是比布鞋舒服;至于博客,我写,但不疯狂。西方媒体总是敏感,可笑的是《时代》,总结的也太片面了吧?被他们称为“我”一代的这群年轻人,有一多半在农村,这点稍微关心China国情的人都知道,中国十三亿人口,在农村的就有八亿多。
 
我在自己的博客个性签名里这样写道:“男,不老也不小。70后的小弟,90后的大哥。”可惜生在了“80后”的顶前面,只怪我爸我妈那时老封建,他们二老要是像现在的年轻人那样,没结婚就早早的同居着,如今的“我”横竖怎么摆也是“70后”呀。刚工作的时候20出头,怕同事笑话我年轻没经验,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就装模作样的留起了小胡子,最起码可以看得“成熟”一些。老领导时常以“过来人”的姿态教育我,我当时就愤愤的想,什么时候我也有“老”的一天啊。打那以后我就有意的接触一些比我年长的人,因为从他们身上我可以学到在同龄人所没有的优点。那时就有人说我:“十八岁的人,八十岁的心”,今天看来,还是有点道理的。
 
看新浪“我的2008”万元大奖得主“yangchen”在博客里写道:“1989年末,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也就是在所谓的“80后”的顶后面。而再过一个月便是我18岁的生日了,我想,这同时意味着“80后”一代绝大部分都是使用过安全套的人了,都老大不小了。”读后感慨万千,八年前我十八岁时知道什么啊。他在“80后”的顶后面,才十八岁,就感到老大不小了,而我在“80后”的顶前面,“老”的快成木乃伊了。
 
我晕...我怎能...不...狂晕!再次在此郑重声明,鄙人26岁,但不是“80后”。
 
发表2007.10.18。早茶版,编辑,赵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