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写成字的 |
男孩叫耿宁,随他妈姓。这家伙是个“人来疯”,见了生人也不怕羞。因为孩子,大人之间的距离也近了很多。可笑的是耿宁叫我同学妻弟哥哥,叫我和我同学却是叔叔,尽管我们也才二十来岁。可见在他的幼小心灵中,喊叔叔和哥哥是有不同的特定目的。
看着他天真的眼神,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许多美好而甜美的记忆。耿宁也许有他的乐趣,但有些事情他也许永远不会经历了:他不会到河里摸鱼,他不会到树上捉鸟,他不会到池塘摔泥巴,他不会和小伙伴玩到日落西山一直到妈妈喊回家...他在北京出生,偶尔的回几次老家也不会给他很深的印象。每次看着他背着鼓鼓的书包,和我们大人上班一样坐着他爸的小车准时上下学。我知道,孩子的童年,已经被大人无情的剥夺了。我们的所谓“教育”不是在培养孩子,而是在根据父母的意愿培养延承他们梦想的“工具”.在“小天使”学校上学的耿宁,是否知道真正的天使是什么样的,该有怎样的自由和欢乐?
不可否认若干年之后的耿宁会是一个人才,但他可能不晓得什么是故乡。当操着一口京味普通话的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也不会有色彩斑斓般的甜蜜回忆。尽管他现在还对我们说,他有两个家,一个北京的家,一个河北的家。
"welcome to china,
welcome to beijing !"
这是他妈妈掏2000元让他进英语班学会的第一句话。但当我听到一个不到六岁的孩子说出来这洋话时,并没有感觉到这“欢迎”是发自他内心的。
(原创文字)http://blog.sina.com.cn/guoxiao8107
前一篇:生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