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异常的定量解释

标签:
磁异常的定量解释 |
分类: 物化探 |
磁异常的定量解释
(资料整理)
一、概述
在磁异常的解释推断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和内容就是定量解释,它是定性解释的继续和深入,所谓定量解释就是根据工作区内的磁场、磁参数、地质及其他物化探资料,运用数学物理手段,定量地计算出磁性体赋存状态的几何参数,即位置、形状、埋深及倾斜方向等产状要素,以及它的磁化状况等。
1、定量计算的方法
定量计算的方法主要有:①切线法;②特征点解析法;③任意点解析法;④积分法;⑤矢量交会法;⑥选择法。
用定量计算方法可计算:磁性体顶板埋深h、水平宽度2b、磁性体倾角β、磁化强度J。
磁性体形态不同,计算公式和方法也不同。
图1
2、定量计算条件
定量计算是在通过异常中心的精测剖面上进行的,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
①剖面上曲线要完整,曲线两侧要有足够的正常场,磁异常曲线的重要特征点要清楚。
②异常曲线形态规整、圆滑。没有干扰或虽有干扰但可以消除。复杂异常可以分解为简单异常。
③正常场选择合适。
④有磁参数资料,能定性的确定磁化方向。
⑤对引起异常的磁性体的形态有大致的估计。
二、计算方法
1、切线法计算埋深
公式:h=1/4〔(x1-x2)+(x3-x4)〕
下图中: h=
1/4(110+180)=
72.5米
图2
优点:计算方法简便、迅速。受正常场选择不当的影响较小。
缺点:只能近似估计磁性体的埋深。
2、特征点解析法计算埋深
参数:极值点、半极值点、1/4极值点、零值点、拐点。
图3
(1)利用极值点间的距离
公式:h= d1 [(ΔTmax -︱ΔTmin︱)1/2÷ (ΔTmax +︱ΔTmin︱)]
h=260((756-140)1/2 ÷(756+140))= 72米
(2)利用半值点间的距离
公式:h=1/2×d2 [ΔTmax÷(ΔTmax + 2︱ΔTmin︱)]1/2
h=1/2
×180(756÷(756
+ 2︱-140︱))1/2
特征点解析法的优缺点:
优点:计算快速简便,但仅适用干扰不大的光滑曲线;
缺点:有些特征点(如半极值点、零值点等)受正常场选择影响较大。
(3)特征点解析法计算磁性体倾角:
公式:COS(β- i)=(ΔTmax -︱ΔTmin︱)÷(ΔTmax + ︱ ΔTmin︱)
式中:β—磁性体倾角;
i—磁化倾角。
即:COS(β- i)= (756 -140)÷(756 + 140)= 0.6875
COS(β- i)= 0.6875
反三角函数:β- i = 46.5°
已知:磁化倾角i = 63°
代入:β- 63°= 46.5°
则磁性体倾角:β=
63°+
46.5°
=109.5
°
图4
3、任意点解析法:
公式:h = xi [ΔT i ÷(ΔTmax – ΔT i)]1/2
式中:xi—任意点与极大值点间的距离;
ΔTi —任意点的ΔT值。
表1
任意点解析法的优缺点:
优点:可以利用曲线上较多的点进行计算,提高了可靠程度。计算时一般不需要对异常曲线进行圆滑,但利用极大值附近的点效果较好。
缺点:计算较为复杂,受正常场选择的影响较大。且受斜磁化影响较大。
4、积分法:
h = Q ÷ [π(ΔTmax -︱ΔTmin︱)]
式中:
图5
h = 141199 ÷[π(756 -︱140︱)] =73米
积分法的优缺点:
优点:由于利用了整条异常曲线,因而受偶然误差的影响大大减少。
缺点:受正常场选择和临近地质体的影响较大。计算较为复杂,要求磁测剖面足够长,即必须测量到正常场。
5、矢量交会法:
图6
利用各测点za、Ha异常值,作出它们的合向量Ta。各测点矢量将交于一点,该交点到地面的距离即为磁性体的埋深。上图中交点到地面的距离为77米。
图7
矢量交会法的优缺点:
优点:利用了整条异常曲线,因而受偶然误差的影响大大减少。
缺点:必须要有za、Ha两条曲线,异常的换算和计算较为复杂。
6、选择法:
根据初步计算出的参数假设模型,计算该模型所引起的异常,与实测异常进行比较,若曲线重合,模型的参数即为磁性体的参数。
图8
上图选择的参数为:
①埋深 h=75米;
②水平宽度2b=20米;
③磁化倾角 i =63°;
④磁性体倾角β=110 °;
⑤磁化强度J=20000×10-3 A/m。
选择法的优缺点:
优点:利用了整条异常曲线,计算的参数较全,能计算任意形状的磁性体。在勘探程度较高的矿区寻找剩余异常有重要作用。
缺点:要事先估计出磁性体的形态、产状、埋深、宽度和磁化强度、方向,具多解性。
三、多解性讨论
多解性表现在两个大小相差很大的矿体, 磁化强度选取不一样,而所得到的理论曲线却是一样的。
图9
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