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划分中国资源储量类型?

标签: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
分类: 地质技术 |
如何正确划分中国资源储量类型?
(原创,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按】前几天,看到一个勘探报告,发现资源储量划分不太合理,将探矿权内的资源储量划分为121b与122b类。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已发布近20年,还是经常理解错误。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共同学习。
一、中国矿产资源分类
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将资源储量分为16类,见下表:
目前分类现状存在2个特征:
①《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规范颁布之初,由于本次资源储量分类概念与以往有较大的变化,各位专家理解不同,也导致了各地方划分标准不统一。在各省的资源储量报告评审中,形成了一套自己地方标准,稍有差异。
②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类型几乎用不到,如111、121、2M11、2M21、2M22、2S22等,给实际工作操作造成困难。
二、经济意义分类
关于经济意义分类,虽然有“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但实际中,“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几乎没有使用过。目前,通常的划分方法为:
①采矿权内:一般已完成了可研工作,工业品位以上的资源储量,通常只使用111b、122b、333这3种类型。
②探矿权内:储量报告未评审,更不可能进行可研工作,所以工业品位以上的资源储量,只能划分为331、332、333这3 种类型。
③达不到工业品位的资源量,不能划分为基础储量,也不能作为经济的储量,必须是资源量。此时,资源量划分时应加一个“低”来区分,即331(低)、332(低)、333(低),相当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 13908-92)》中的表外矿。
三、可研程度分类
在目前中国的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的审批程序中,先提交资源储量报告,再进行可研与采矿设计。所以,探矿权勘查报告不可能出现111b、122b基础储量,只能使用331、332、333资源量。
因此,111b、122b基础储量只能出现在采矿权范围内的核实报告中,或矿山公司内部报表中。
在中国目前的可研程度分类中,对于勘查阶段的资源量是没有可操作性的,实际上也没有执行。
四、控制程度分类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中的控制程度与《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 13908-92)》中的A、B、C、D、E级类似,地质工作者基本能划分正确。需要注意的是:334资源量不能出现在详查与勘探阶段的报告。实际上,334资源量只是勘查目标,不能作为评审与设计依据。
另外,334资源量规范写作“334?”,但近期都去掉了“?”。
五、储量与基础储量的辨析
由于矿业的国际化,受国外概念影响,很多人分不清楚储量概念,认为储量包含基础储量与可采储量,经常说111b、122b储量,其实是错误的。
在中国目前的规范中,有储量与基础储量的概念,储量只是基础储量中的可采部分。从理论上讲,在基础储量与资源量的基础上,经可研与采矿设计后,可采的部分才能升级为储量。在我国资源储量报告中,缺少这一环节,因此只有基础储量和资源量。
六、综述
在目前的规范中,中国的矿产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工业矿有6个类型,低品位矿有3个类型,详见下表。
|
探明的 |
控制的 |
推断的 |
备注 |
|
工业矿 |
采矿权 |
111b |
122b |
333 |
|
探矿权 |
331 |
332 |
333 |
|
|
低品位矿 |
331(低) |
332(低) |
333(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