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家族”详解
标签:
石英详解 |
分类: 地质技术 |
石英“家族”详解
(资料整理 )
1、概述
石英是主要造岩矿物之一,一般指低温石英(α-石英),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矿物。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β-石英)和柯石英等。
石英主要成分是SiO2,六方晶系。低温石英常呈带尖顶的六方柱状晶体产出,柱面有横纹,类似于六方双锥状的尖顶实际上是由两个菱面体单形所形成的。石英集合体通常呈粒状、块状或晶簇、晶腺等。
石英因粒度、颜色、包裹体等的不同而有许多变种。无色透明的六方柱状石英称为水晶,紫色水晶俗称紫晶,烟黄色、烟褐色至近黑色的俗称茶晶、烟晶或墨晶,玫瑰红色的俗称芙蓉石;呈肾状、钟乳状的隐晶质石英称石髓,具不同颜色同心条带构造的晶腺叫玛瑙,玛瑙晶腺内部有明显可见的液态包裹体的俗称玛瑙水胆,细粒微晶组成的灰色至黑色隐晶质石英称燧石,俗称火石。
纯净的石英无色透明,因含微量色素离子或细分散包裹体,或存在色心而呈各种颜色,并使透明度降低。具玻璃光泽,断口呈油脂光泽。硬度7,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比重2.65。具压电性。
石英是一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十分稳定的矿产资源,晶体属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石英块又名硅石, 主要是生产石英砂(又称硅砂)的原料, 也是石英耐火材料和烧制硅铁的原料。
2、石英族矿物种类
SiO2的石英族是多种同质多象变体矿物,细分为五个亚族,还有二个非晶质矿物蛋白石、焦石英,二个合成矿物凯石英、W-二氧化硅。
(1)石英亚族
①分类
无色透明的六方柱状石英称为水晶,紫色水晶俗称紫晶,烟黄色、烟褐色至近黑色的俗称茶晶、烟晶或墨晶,玫瑰红色的俗称芙蓉石。
α-石英(石英)SiO2 α-Quartz α-Кварц
β-石英 SiO2 β-Quartz β-Кварц
②性质(α-石英)
颜色:无色,浅至深的紫色,浅黄、中至深黄色,浅至深褐、棕色,绿至黄绿色,浅至中粉红。
光泽:玻璃光泽。断口处为油脂光泽。光泽,指宝石表面对光线反射的一种光学性质。观察水晶的光泽,可用手握着它,以灯光或窗户投进来的光线看表面反射,透明水晶亮度与光泽强弱有关。
透明度:水晶透明度与透过它的光的质与量有关。光线透明过厚度为1厘米以上的水晶碎片或薄片时,可以清晰地看到映出的图像。如果底像不够清楚,仅见轮廓,那便是半透明。
折射率(RI):1.544-1.553,几乎不超出此范围。(折射率,是当光由空气中透入宝石晶体,并产生折射现象,其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值。)
双折率(DR):0.009(最大),此值非常稳定。
色散值:0.013。色散是说宝石的折射率随照明光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变化。例如钻石对红光折射为2.405;对绿光为2.427;紫光为2.449。
光性:一轴晶正光性。正交偏光下所看到的一轴晶干涉图是独特的,其黑十字臂未达中心,形成中空的图案,俗称牛眼干涉图。中心部分通常为淡绿色或淡粉色。
多色性:无色水晶没有多色性。有色水晶有弱到强的多色性.表现为体色的不同深浅。
解理:无解理。所谓解理是指矿物被打击时,沿一定方向有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根据解理的程度可以分为五类: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和无解理,水晶属于无解理。
断口:贝壳状。断口也叫破口。它是指矿物被打击后产生不规则的破裂,破裂裂面凹凸不平称为断口。根据断口的形状可分为贝壳状和锯齿状。
硬度:摩氏硬度7,为摩氏硬度,相当于钢锉一般坚硬。1824年,一位叫弗里希.摩斯的奥地利矿物学家,从许多矿物中抽出10个品种,经过科学实验测出它们的相对硬度,由此得出水晶硬度为摩氏7。尽管后来美国国家标准局使用、推广更科学的诺普硬度测试器,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珠宝商,仍习惯于摩氏硬度表。
密度(比重SG):2.66(0.03,0.02)g/cm3。这意味着一定体积水晶的重量,是相同体积水的重量的2.56-2.66倍。块状变种水晶密度可能稍高些。
压电性:水晶晶体受到压力时会产生电荷;反之,受到电压作用时,晶体会产生频率很高的振动。水晶具有可使压力与电荷相互转移的性能,称压电性。
条痕颜色:无色。矿物粉末的颜色叫条痕。它可以消除假色,减弱他色,保留自色,是比矿物的颜色更为可靠的鉴定特征之一。
熔点:水晶熔点为1713℃。其受热易碎的特性,是在实验时发现的。将水晶放在喷焰器的烈焰燃烤,除非有很好的保护,且慢慢冷却,否则晶体容易碎裂。这一脾性,古人已摸透。
(2)鳞石英亚族
α-鳞石英SiO2 α-Tridymite α-Тридимит
β-鳞石英SiO2 β-Tridymite β-Тридимит
(3)方英石(白矽石)亚族
α-方英石 SiO2 α- Cristobalite Кристобалит
β-方英石 SiO2 β- Cristobalite Кристобалит
(4)硫方英石亚族
硫方英石 SiO2 Melanophlogite Меланофлогит
(5)柯石英亚族
柯石英 SiO2 Coesite Коусит
(6)非晶质矿物
呈肾状、钟乳状的隐晶质石英称石髓,具不同颜色同心条带构造的晶腺叫玛瑙,玛瑙晶腺内部有明显可见的液态包裹体的俗称玛瑙水胆,细粒微晶组成的灰色至黑色隐晶质石英称燧石,俗称火石。
蛋白石 SiO2 ·nH2O Opal Опал
焦石英 SiO2 Iechatelierite Лешательрит
玉髓
玛瑙
燧石
蛋白石
(7)合成矿物
凯石英 SiO2 Keatite Китит
W-二氧化硅 SiO2 Silica-W римнезем-W (备注:α系低温型、β系高温型)
3、石英族转化
(1)SiO2 同质异像矿物温度变化转化关系:
α-石英←573℃→β-石英←870℃→β-鳞石英←1470℃→β-方英石←1713℃→熔融。
(2)鳞石英、方英石在低温过冷状态下存在二像互变体:
α-鳞石英←130℃→β-鳞石英、α-方英石←180―270℃→β-方英石。
(3)石英族化合物之化学式SiO2的由来:
石英的结晶构造为Si、O四面体,Si4+离子永远被角顶四氧离子O2-包围。矿物结晶格架由彼此相连的四面体骨架组成,各变体连接方式不同。每一氧离子为相邻的四面体(SiO4)公有,氧离子介于二个硅离子间,每一硅离子与氧离子为四次配位,配位数系为2、4,由于每一正离子Si4+抵消负离子O2-电价一半,每一氧离子同时又属于另一四面体,余下一半电荷抵消,因此石英族化合物之化学式为"SiO2"。
4、石英族矿物的岩石组合类型
在地球这个大千世界里,SiO2的石英族矿物中,只有一个α-石英分布最为广泛,它能集合以数亿计以上的α-石英晶粒,组成许多岩石类型。α-石英习惯简称为石英。各种岩石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很高的耐磨度,很强的抗风化力,稳定的化学性,在表生状态下是最稳定的矿物。
石英族矿物为主体的岩石类型及特征如下:
(1)石英砂岩(沉积成因)
粉砂―砂状结构,石英砂呈棱角―浑圆状,分选性好,可含有微量硅质岩屑、长石、白云母、锆石、电气石、锐钛矿、褐铁矿、方解石。胶结物为硅质、铁质、绿泥石质、粘土质、方解石质、白云石质。
(2)石英岩状砂岩(沉积成因)
砂状结构―花岗变晶结构,可含有微量硅质岩屑、长石、锆石、电气石、锐钛矿、褐铁矿、方解石、白云母。胶结物大部分为硅质,具再生增长胶结。
(3)沉积石英岩(沉积成因)
花岗变晶结构,可含有微量锆石、电气石、锐钛矿、褐铁矿、方解石,胶结物全部为硅质,全部具再生增长胶结。
(4)石英岩(变质成因)
花岗变晶结构,定向构造,石英长轴常成定向展布,可含有微量绢云母、绿泥石、锆石、电气石、锐钛矿、绿帘石。
(5)石英片岩(变质成因)
片状花岗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石英长轴常成定向展布,可含有微量白云母、绿泥石、锆石、电气石、锐钛矿。
(6)石英脉(热液成因)
细―粗晶花岗结构、花岗变晶结构,石英多呈他形晶,可含有微量绢云母、绿泥石、方解石、重晶石、萤石及各种金属矿物。
(7)硅藻土(生物成因)
硅藻生物结构,蛋白石、石髓呈显微粒状,充填组成各种生物遗核,可含有微量绢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绿泥石、方解石。
(8)硅化温石棉、硅化蓝石棉(热液交代成因)
他形粒状变晶结构、假像纤维结构、交代结构,石英不同程度交代蛇纹石类、纤维状角闪石类矿物,并有残余。
(9)硅华(火山热液、次生淋滤成因、热液充填)
蛋白石、石英、石髓沉淀、淋滤、堆积、充填,呈微粒―显微粒结构,多孔构造。
(10)硅化木 (热液交代成因)
他形粒状变晶结构、木质纤维细胞结构,交代结构,石英不同程度交代木质纤维细胞,大部分树木保留外形、年轮、树节。
(11)硅化草(次生淋滤成因、热液充填)
他形粒状变晶结构、交代结构,石英―石髓不同程度交代叶脉纤维。
(12)海绵硅质岩(生物成因)
海绵骨针生物结构、交代结构,石英、石髓、蛋白石呈显微粒状交代海绵骨针,可含有微量绢云母、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白云石、方解石。
(13)放射虫岩
放射虫介壳生物结构,石英、石髓、蛋白石呈显微粒状,隐晶质状交代生物,可含有微量绢云母、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白云石、方解石。
(14)碧玉岩
颜色红、褐、绿色。隐晶结构,胶状结构,石英、石髓隐晶状,可含有微量绢云母、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白云石、方解石。
(15)板状硅质岩
显微粒状―隐晶结构,层纹状构造,石英、石髓显微粒状―隐晶结构,可含有微量绢云母、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白云石、方解石。
(16)燧石 (沉积成因,SiO2凝胶失水)
显微粒状―隐晶质结构,团块状构造,石髓、炭质为主,产于石灰岩内成不规则结核或成凸镜状,可含有少量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白云石、方解石。
(17)石英―石髓硅质岩(沉积成因)
层状,颜色白、浅褐白色,显微粒状结构,石英、石髓互相伴生,有微量方解石、褐铁矿分布。
(18)炭质硅质岩(沉积成因)
层状,黑,灰黑色,显微粒状结构,石英、石髓伴炭质分布,共生矿物有黄铁矿、方解石。
(19)粉石英岩(沉积―风化成因)
白色粉末状,显微粒状结构,岩石呈粉末状―半粉末状,风化作用使特殊结构解体。
(20)江河湖海的沙滩(分选好的)
经过风化作用由水介质搬运、分选,使石英砂粒富集,形成石英砂组成的白色沙滩(银滩),可含有砂状钾长石、斜长石、硅质岩屑、锆石、独居石、柘榴石、电气石、锐钛矿、白云母等。
5、石英族矿物在地壳各岩类中的分布
(1)石英族矿物在岩浆岩类中分布
鲍文反应系列:
石英族矿物在岩浆岩类中的分布,都必需按规则行事,鲍文反应系列就是规矩。早在1922年美国矿物岩石学家鲍文N.L Bowen指出,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首先是斜长石连续反应系列与铁镁矿物不连续反应系列,依各自的结晶顺序共同结晶,当两者均到末尾时出现钾长石-石英系列的结晶。
石英在正常情况下,只能在反应系列后期才能进入岩浆岩,组成各种花岗岩、伟晶岩、细晶岩,但当各种地质因素改变后,也允许少量石英进入其它种类型岩浆岩中,在每一岩石前有的需冠以"石英"名称。
石英在超基性岩、中性碱性岩、碱性基性岩、碱超基性岩、碳酸岩,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中是不可能晶出,但石英可以次生状态充填。
石英在基性岩、中性岩、碱中性岩、伟晶岩、细晶岩、煌斑岩中是有条件的晶出。
石英在酸性岩中是大量晶出。
(2)石英族矿物在沉积岩类中分布形式
石英族在沉积岩类中分布形式,硅质岩类及部分碎屑岩由石英组成外,在其余各类岩石中含量均成少数。在岩石中出现形式为化学结晶体、粉砂、砂,砾状碎屑、胶结物、自生晶、次生脉状充填。 在江、河、湖、海中均以粉砂、砂、砾单独体集合出现。
(3)石英族矿物在变质岩类中分布形式
石英族在变质岩中随变质程度加深,由变余砂状、逐步过渡到变晶状,石英也呈次生脉状充填。 正变质岩及副变质岩中原岩石英含量在变质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但形貌上有些变化,但在高温、高压相下,石英将参与其它矿物重组。
(4)石英族矿物在江河湖海的沙滩(分选差的)中分布
地质营力作用,岩石产生破碎,被介质(风、水)搬运到异地并逐步解体,这些碎屑物被水介质汇集于江河湖海,初期由于分选作用差,石英含量很少,一般在水系中含量为5-10%(不包砂岩地区)。随着距离加长,分选作用的增强,石英含量逐步增大。也有被风堆集某地如黄土中的石英粉砂粒。
6、石英族硅化作用
硅化作用是一种以石英为载体的成矿蚀变地质作用,归属于气―液变质作用。
硅化作用可形成众多的矿产资源,如金、银、铜、钨、锡、砷、锑、铋、铅、锌等矿化点、矿化带、矿床。
(1)次生石英岩化作用
中酸性火山岩、浅成侵入岩在气热液作用下交代蚀变,在近地表中酸性火山岩、浅成侵入岩中的硫,氧化成硫酸,岩石在硫酸溶液作用下,碱金属被带出,产生石英、粘土矿物、明矾石。
次生石英岩化矿物成分常有绢云母、高岭土、明矾石、叶腊石等伴生。
(2)硅化作用
硅化作用是一种最广泛发育的热液蚀变,围岩岩性可以是各种各样,如中酸性火山岩、中性岩浆岩、片麻岩、碳酸盐岩、钙质页岩。
硅化作用的显著标志是大量石英或其它形态的SiO2替代了原岩中任何矿物,从而使岩石中SiO2含量显着增加,并形成各种交代假像结构。
高温硅化,石英多呈粗晶粒结构,也称石英化。富含石英的云英岩实质上是高温硅化的一种,云英岩可分为电气石云英岩、黄玉云英岩、萤石云英岩、白云母云英岩。
低温硅化,石英晶呈隐晶状―粒状结构,伴有方解石、重晶石、黄铁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