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毕业后第一年:在国企车间里实习

(2006-03-26 16:55:47)
分类: 我在商途
我1993年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是合工大最后一届国家统招统分的.其实当时分配已经开始松动,交几千块钱就可以选择分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或单位.我不愿意交钱,因为家里没钱,更不想父母为我操心,于是我决定服从分配.其时我已经打定主意:呆一两年学点能谋生的真本事,就到珠三角去打工,宁可到珠三角的外资企业里当工人也不愿意呆在国企里等死.

因为我是广东人,学的专业是电机,刚好粤北一家做水力发电设备的大型国企向机电部要人(当时合工大还归属机电部院校,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机电部撤消,合工大归属教育部院校),于是就顺理成章分配到了该企业.

国企的规矩是大学生进厂要到车间实习一年,当然,都是形式上要求,并没有人真正会要求你做什麽.于是,不少大学生整天上班就在车间办公室喝茶.聊天.看报纸,或者到车间去"泡"年轻的女性员工.

我们厂建在山上(上世纪60年代备战从广州迁到这个山沟里,成为三线企业),车间旁边就可以采摘野菜和野果,厂里还有池塘和菜地,厂里的职工经常都在工余去采摘野菜和野果以及下塘去摸鱼虾,精力过剩的大学生们就更不在话下了,上班反正老喝茶.聊天.看报纸也无聊,就干这个吧.更有甚者,有人把锅都带到厂里来了,上班就煮东西吃.

我非常看不惯这些行为,我是农民的儿子,军人的儿子,勤劳和正直是我的天性.我也不会参与这些行为,因为我始终记得毕业时的打算:呆一两年学点谋生的真本事,就到珠三角去打工,宁可到珠三角的外资企业里当工人也不愿意呆在国企里等死.

我一定要学点谋生的真本事,就是那种独立一个人也能做下来,就算没工作也能靠本事养活自己的真本事.我当时是被分派到线圈车间实习,我注意到车间里经常有外面送进来的各种电机等着维修,不少工人私下里也揽电机维修的活,一个月干下来,私活赚的钱比上班工资还高得多.

我明确了目标:学修电机,一来这是我的专业,有理论基础,我就不相信做不过工人,二来它符合我的要求:是独立一个人也能做下来,就算没工作也能靠本事养活自己的真本事.

说来惭愧!我在大学学了四年的电机,竟然连电机是如何制造的.结构如何等简单事情也不搞清楚,更不用说修电机了.没别的办法,只能虚心向师傅们学!

从到车间开始实习,我就和师傅们泡在一起,一起上下班,一起加班,一起干活.我给他们打下手,拿材料,拿图纸,搞清洁,等等,反正能做的活我都抢着做.他们工作,我就在一边仔细观察他们如何做的,他们累了,我就自告奋勇帮忙顶替做一阵,这时他肯定愿意指点,因为我在帮他忙啊.

每天下班了,我都会在车间呆到晚上九点,我利用这段时间主要是琢磨工艺,学习开机器.回到宿舍,食堂已经是残羹剩饭了,随便吃一点,马上就看书,白天看不明白的东西,希望在书上能找到答案.同时,我自己当天的所得用笔记本记录下来,虽然记得很简略,只有几行字,主要是经验记录,但一年下来,不知不觉,厚厚笔记本竟然也记完了.

工作非常劳累,也非常辛苦.最辛苦的三件事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

一件事是大型电机裁绝缘和垫绝缘,绝缘板的粉尘有一定毒性,我们只好穿长衫长裤戴帽子手套,并且不能开风扇空调,冬天无所谓,夏天一个班下来,全身从上到 下全部湿透,鞋子里能倒出水来.

第二件事是打大锤.我国的电机工业工艺非常落后,尤其是大型电机的工艺,基本上是人力劳动.大型电机的槽契本来是可以用机器打入的,但我厂当时没这个设备,全部靠打大锤硬打进去.我尤其怕打金属槽契,要用大铁锤,几个人轮流,一个小时也打不了几根,握住纲钎的人虎口还会被震裂,我就被震裂过两次,至于因打锤的人失手而打到握住纲钎的人的手,更是常见的事情,那种钻心的痛楚,只有身历其中的人才能感觉到,但你还得忍受,直到工作完成.

第三件事情就是大型发电机总装后的72小时试验,三天三夜守在发电机旁,震耳欲聋根本无法入睡,万一出现问题更是要紧张万分去处理.我曾处理过短路.失速.扇叶飞脱等事故,我还亲眼见过螺丝或金属件飞脱把工人打伤致残,现在想起来还觉得触目惊心.

半年一晃过去了,我在车间里已经是"大拿",工人会修会做的电机型号我全部会,看着待修电机的定子部分,我就能画出维修用的嵌线图和接线图来.工人不会修不会做的型号我也会,因为我在大学里学过理论,我会分析,而不仅仅是靠师傅带徒弟学来的经验.

于是,作为车间主力,我被派到更多更难的任务,印象最深的就是葛洲坝辅助电站的两台大型发电机,记得它们的直径可能有两层楼那麽高,这是当时厂里做过的直径最大的发电机之一.我参与了线圈的制作和嵌线,并在嵌线时发现了设计错误,这个电机是天津传动研究所设计的,设计处开始死活不相信设计有问题,直到现场发现确实有问题才不得不修改,最后返工也是我参与的.

设计处因此对我印象深刻,要求把我调到设计处做助理工程师,车间不同意,结果我在车间里做了整整一年工人.

这一年的经历我终身难忘,终身受益.我和工人们已经融为一体,我体会到工人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普通劳动者的追求和快乐,深刻了解了一线工作的艰辛和困难,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基层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一个有用的人!

我学会的修电机在7年以后终于发挥了作用,2002年我创业失败后,就靠帮一个工地修电机赚点收入,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太太见我从早修到晚,很心疼地说:没想到你还会这一手啊,我希望你以后再也不要做这麽辛苦的工作了!我哈哈一笑:我的事情,你不知道的多了,这不叫辛苦,更辛苦的事情我都没和你讲过呢.
 

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允许,请勿转载!

 

作者E-mailpengyangjun@126.com

作者简介:banpeng ,真名彭阳军,另一网名banpeng1,企业经营者和网络活跃分子,19715月生,男性已婚,广东高州人,长期暂住深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大学的好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