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优生培养之我见

(2012-05-13 07:26:27)
标签:

数学方舟

教育

高中

数学

分类: 感悟感想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一个学校的知名度与核心竞争力关键要看优生的培养是否成功,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长远眼光和魄力去抓优生的培养。关于优生在数学方面的培养工作,我将从课堂教学和奥赛辅导两个大方面阐述一下,抛砖引玉,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课堂教学对优生的培养

学校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在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要注重对优生的培养。在2011年的高考中,我校考上6个清华北大,创造了烟台一中的辉煌,我教得两个班级中,有1个北大,2个清华,其中包括裸分状元陈凤池,这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优生呢?我想至少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培养学生有远大的志向并及时鼓励
    一个人的目标高一些,人生的高度才有可能高,正所谓“法乎其上,则得其中;法乎其中,则得其下;法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所以培养优生,应该首先指导学生将目标定为尖子生,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无尽的动力,无限的激情,去支持他奔赴高远的目标。为此,每一届新高一的第一节数学课,我给学生讲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让他们明白“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道理。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启用优生,让优生在学习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以充分锻炼和提高优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优势,同时也引领学习稍微吃力的同学,多不帮助别人,富有爱心。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还时常为优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甚至不惜在讲解题目时,故意装作不会做,挂在黑板上,等待优生们的帮助。这样适时地对他们鼓励,让他们在奔向远大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喝彩和肯定,从而使得奋斗不觉得孤单和寂寞。

二、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众所周知,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能有幸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这对于知识的传授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深刻体会到老师哪些做法是学生所不喜欢的。为此,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备课。因为只有充分备课,才能上课不拖堂,不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不让学生内心深处去讨厌我;

(2)精心上课。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思维对话。毕竟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所以课堂教学要追求点艺术性,有时尽可能用幽默的语言来阐述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我个人认为没有笑声的一节课,很难说是一节成功的课;对于重要的知识,我总是力争在前半个小时内讲完,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反思去练习,这样就可以少布置作业,减少学生的作业压力,因为我深知:一个优生的健康成长是各学科合力的培养,是协调作战,而不是一枝独秀,那种光顾自己学科,猛布置作业,挤压其他学科的做法是自私的,有可能这一学科很突出,受得学校、家长的表扬,但是对整个班级,一个学生的整体实力是巨大的伤害,所以要合作,协调;

(3)深入研究数学教学。因为我是吃这碗饭的,所以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给学生一杯水,我必须要有一桶水,尽量深入浅出地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一句话讲透的道理绝对不用两句话,节省课堂的时间。

(4)为了增强课堂的直观性,我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也用肢体语言,甚至会借助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将一个知识点表达出来,起到记忆清晰、理解深刻的效果。

(5)批评或惩罚学生,要重在起到教育效果而不是宣泄自己的愤怒。记得有一天下午我正在上课,有个男生眯着眼打瞌睡,我一看开始很生气,我费劲心思地讲课,结果他在偷着睡觉,实在打击我的积极性呢。但是一反思,也难怪他,刚才的讲解枯燥乏味,实在是没有吸引人之处,又是下午上课,大家昏昏沉沉打个瞌睡也在所难免。可是下面将要讲的内容很重要啊,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就静了几秒钟,突然用手指向那位同学说:“大家请看后边的那位,眼睛怎么越长越小啊?”话音一落,大家的目光刷的一下子都集中在那个同学脸上,看到他打瞌睡的可爱模样,全班同学们哄堂大笑,那个同学也在同桌的提醒下,羞愧得满脸通红。趁着大家集中精力的空档,我马上把将要讲的重要内容迅速讲完,既批评了这名同学,又达到了我的教育目的。
                        奥赛辅导对优生的培养
   我不知大家是否留意了2012年山东省清华北大的保送生?山东省今年总共有38位同学在各科奥赛中保送上了清华北大,其中保送最多的学校不是省实验中学,而是重视奥赛辅导的寿光一中,他们今年的保送生有两个北大和五个清华,这也是寿光一中为什么每年约有两位数的同学上清华北大的重要保障,寿光一中的出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成功之所在,源于他们早就深刻地体会到:指望裸分考清华北大,在山东省限定名额的背景下,在抓高考教学如此成熟的今天,是何等的难度!所以学校要在重视抓高考的同时,重视奥赛辅导和自主招生,就必将是优生培养的一条捷径。我是负责全校三个级部数学奥赛辅导的老师,虽然教两个大实验,虽然奥赛辅导是业余的,虽然晚自习和周末假期的辅导是没有课时费的,但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努力提高学生在数学竞赛中获奖,我责无旁贷!所以自从我接手奥赛辅导之始,在上课之余,我就天天琢磨如何高效地辅导奥赛,别人的经验学到的都是皮毛,我必须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业余钻研,这一钻研大约就是10年的时间。可谓天道酬勤吧,在2011年有三名同学获得一等奖,其中宋梓宇被保送北京大学,为烟台一中即将到来的2012年高考开了个好头,这也是继李广一高二获一等奖(后来考上北大)以来,我在获奖人数上又给烟台一中创造了一项新的记录。当然这里也有遗憾,说实话,我当时心中的目标应该是四个一等奖,可惜刘明祖只考出了个二等奖,刚获悉结果时我心里真不是个滋味,所幸他在后来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中顺利通过,我心里也算是好受了些,也预祝他高考成功!

对于这样一批富有数学天赋的优等生,不管他们有多聪明、多好学,他们都不可能无师自通。他们需要培养,需要接受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进行严格的训练。如何在奥赛辅导中培养优生,我想必须做到两点:一是选好苗子,二是科学培养。
一、选好苗子。

数学奥赛的苗子应该具备基础扎实,思维灵敏,学习上有较大的潜力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具有浓厚的数学爱好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此,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报名参加数学奥赛的同学:
     首先,留意学生各学科学习水平的全面、均衡发展。作为数学奥赛的苗子,既要有扎实的理科实力,又要有良好的文科基础,从而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这正是奥赛学生成材必不可缺的前提。
     其次,重视学生的智力水平。有些学生学习勤奋,善于模拟,心细有耐心。他们在常规的考试中往往成绩优秀,但仅仅局限于书本,学习上缺乏潜力,这类学生不适合作为奥赛的苗子。另一些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喜欢钻研,喜欢看课外书,喜欢超前自学,喜欢别出心裁,但比较粗心大意,其数学成绩不大稳定。这类学生学习潜力很大,只要引导得法,就是好苗子。
     最后,要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数学奥赛的好苗子往往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有良好的自信和毅力,有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习惯。而这些非智力方面的因素恰恰能起到强化学习深度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从开始报名一直到选拔结束,我大约要考查每个同学12次的考试成绩,再结合奥赛作业、奥赛上课的反应来决定哪些同学是我下面要进一步培养的好苗子。总之,选上的同学必须是学有余力的,是有潜质的,对数学有浓厚兴趣,将来对高考能锦上添花的。
二、科学培养

正确选拔苗子是很重要的,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在于如何科学地培养他们。具体采取如下相应措施:
     首先,严格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严师出高徒。培养这些数学尖子生,首先要严格要求,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深入钻研,进一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些尖子生因为有了一些成绩就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在学习上好高骛远,不愿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这是十分致命的弱点。对尖子生要肯定成绩,树立信心,但不能过分表扬,更要指出缺点,因势利导,稳扎稳打。
     其次,精选内容,注重培养钻研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根据数学尖子生的学习水平,整理编选一些较有质量的学习内容,提供一些必要的课外学习资料,帮他们制定一定的学习计划。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必要地指导,引导他们在自学中学会比较、归纳、总结,做好笔记,做好知识积累与解题方法积累。看题不要就题论题,要归纳综合,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逐步放手让他们摸索前进,不要包办代劳,碰到疑难,只指出要害,画龙点睛,多让学生发表己见,培养独创精神,鼓励求异思维。
     最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在培训数学尖子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良好契机,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背景,提供数学思想素材,反复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溶入于思维活动中,不断在“问题解决”中得到深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
     由于奥赛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需要学生投入一定的精力去学习和深入研究,所以班级应该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由于在选苗的过程中已经反复训练了高中数学的所有内容,所以,对于在我所教班级的奥赛苗子,数学课和数学作业,甚至假期的作业,我不做太高要求,我也希望有奥赛苗子的其他班级的老师也能做到这一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离期末考试之前一个月我会停止一切辅导活动,这些尖子生在期末复习时会迅速转变角色,如果这一点他都达不到,也就没有资格学数学奥赛。所以没有必要让他们像其他同学一样去重复训练、去浪费时间,那样短视的做法,只会扼杀一个优生的特长发展!

得优生而育之乃为师者一大幸事,我将坚守优生培养这一事业,向老教师学习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干劲,用心钻研,不停地去尝试和完善培养优生的方式,与班级各科老师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业余辅导甚至网络博客平台去培养优生,尽我绵薄之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