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感于幼儿园欲装修一事

(2012-07-05 18:08:37)
标签:

幼儿园

装修

精神

传承

育儿

    间间的幼儿园要装修,园方征集家长意见,一早我在QQ群里表达了我的想法,下班后又继续将所想到的吐之为快。顺便也贴在这儿:

 

    我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乐章”,这乐章奏到现在已是支离破碎,泣不成声。林徽因、梁思成两位先生曾为京城的古建筑保护拍案而起、奔走力争,今天,连他们的故居都被拆了,30年代享誉北平的“太太的客厅”就这样随风而逝了。当我和我的孩子再读起先生写的书时,已无处去缅怀他们了。

    在我的生活经历里,我住过几次老房子,最老的是60年代的筒子楼,当然没多久就被拆了,但在老房子里,我看到了很多关于过去的印迹,听到了一些关于过去的回忆。

    整个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拆迁、装修、以旧换新,这是对人类记忆的极大的伤害!现代人出现了记忆断层,找不到归宿,在“新”的世界里兴奋之余,无所适从。

    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间园所,是大人和孩子们共同生活的家园,那我们是否应该思考这样一组问题:我们的家园要建立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的渊源是什么,我们怎样从形到神的去塑造这种精神,而不是打破它,我们怎样将这种精神长长久久的延续下去。

    有一部很有名的教育影片《死亡诗社》(又名《春风化雨》),影片里的那所学校有很多让人无法忍受的陈规陋习,但有一点是打动我的,大厅里陈列着许多过去曾在这里学习的孩子的照片,老师领着新生透过这些照片去看这里的过去,引导他们进入自我生命的思考。

    我们总是在谈未来,求发展,却忘了回望过去。未来可以感召我们,但不能塑造我们,真正能够塑造我们的只有过去和历史。没有传承的未来一定是空洞的未来。

    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些固化下来的建筑或室内布置来完成这种传承和延续。我们希望幼儿园能给孩子提供这样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孩子们可以触摸到一些脱落的墙壁或带有划痕的桌椅,可以目睹到一点沧桑和一切在慢慢变旧,在接受这些陈旧的同时也学习接受世界的不完美,在体会时光慢慢流淌的同时,也去体会旧的事物中所蕴含的温存和爱,养成惜物之情。

    这样看来,在一个旧的园所中生活倒比在一个装修一新的园所中更有所得呢。

   如果幼儿园能取消此次装修,这将是瑞吉欧精神的一次飞升!

 

 

    如果园所确实存在必须要装修的不可抗的理由,那么——

    是否可以让孩子和家长参与进来用环保的方式进行?

    一定不要忘了将旧的园所的面貌拍下来,将一些有意义的旧物留下来,设计一个小小的陈列区,让孩子明白,在所有的“新”里面都流淌着“旧”的血脉。

    建议将院子里的垫子去掉,尽可能多的袒露出泥土,让孩子的双脚可以踩着大地,接受来自自然的滋养。

    户外如果能设计一些原始古朴的玩具装置,那就更好不过了。

    建造幼儿园,不只是园长、老师的职责,也有家长的一份责任,只要我们把事情想清楚,群策群力,我们就能离我们的理想更近一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了的花事
后一篇:雨后的收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