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职妈妈——生命内在的选择

(2010-06-07 00:03:58)
标签:

全职

职场

育儿

    做了全职妈妈之后,以前的同事打电话问我感受如何,我说,很踏实,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

    即便在老家或者在那个存着我的户口和房子的城市里,我都不曾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然而在北京在被别人看作是“北漂”的状态里,在租来的简单的一居室里,伴先生读书、伴孩子玩耍,我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由、平静和踏实。

    我是在做了全职妈妈之后才知道这个决定对我的家庭和孩子有多么的重要。

 

    一、脱离工作,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因我而提高了。

    我之前的工作起早贪黑辛苦不说,最困扰我的还是我对体制和制度的不适应和不认同,对那些被糊里糊涂送到学校的又被叫做差生的孩子的无力和无奈。我每天做着被自己反思、批判进而否定的工作,最后变得越来越厌恶自己。感谢苏格拉底、柏拉图,感谢爱默生、梭罗,感谢卢梭、尼采和萨特,感谢老子,感谢佛教,他们陪我度过了很多难熬的日子。

    我知道,离开工作,我一定会快乐很多。

    感谢先生,他为我的辞职提供了契机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包容。

    果然,辞职后,我整个人放松了,舒心了,笑容多了,不再怕冷了,不再做怪诞的梦了,不再郁郁了。

    我享受到的户外阳光比我前30年所晒过的所有阳光的总和还要多。每天我和我的孩子尽情追逐奔跑、玩耍嬉戏,直至饥肠辘辘才回到家中,饱食之后睡个酣然的午觉。鹿桥《未央歌·前奏曲》中有一句话很好的描绘我的生活:“能够无所顾忌地,认真地懒是多么可骄傲啊!”是啊,有时我不觉内心自问:这样的生活岂不太奢侈?我何德何能讨来这般福分?

    然而,我确实快乐了,孩子也快乐,先生因我们而快乐。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因此而提高了。

    二、取代老人看护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老人带孩子,似乎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现象,这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之举或是一种懒惰的盲从,而并非最好最科学的做法。我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因为老人的过度看护而被限制了自由活动和正常的发展,因为老人的过度宠爱而产生不好的习性。

    倘若换作妈妈带孩子,情况就会好很多。我始终鼓励我的孩子探索和冒险,丝毫不介意他弄脏手或衣服,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受挫或受伤后勇敢些,当然如果确实很伤心或很痛那就哭吧,不过哭过之后得想想刚才问题出在哪儿,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我始终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交往,懂得与人分享和机会均等,在他与人出现争执时,我很少插手,相信他能自己处理。当孩子因要求得不到满足或因做错事遭制止而闹情绪时,我往往在旁边耐心等候,等他平静一点了,我拉他坐下,帮他分析刚才的情况,解释妈妈不能满足他、听任他的原因,最后我一定会告诉他妈妈很爱很爱他,不管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这样,孩子的不满情绪得到了发泄,因受制止而压抑的心得到了安慰,并能渐渐理解我的用心,越来越明白事理。

    三、妈妈是孩子身边的老师。

    都说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确,妈妈带孩子,孩子的早期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展。我的孩子每天的生活包括这样一些常规内容:户外活动、读各种书、听说英语、唱念儿歌、诵古诗、学数学、听音乐、画画、做手工、简单劳动等。因为抓住了孩子成长中的某些时机,并作有效的方法性的引导,所以孩子在面对一些学习内容时几乎没有表现出排斥或厌烦,总是很愉快地接受。

    感谢生活,它随时随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和学习材料,玩跷跷板时我们一起研究杠杆原理;通过采集叶子制作标本孩子了解了叶子的不同形状;骑自行车时他想知道世界上最早的自行车是什么样的,回家后我们立即翻百科全书、上网查;邻居奶奶要去日本旅游,行前孩子专门替奶奶查看了《国家的故事》一书中关于日本的介绍,奶奶知道他喜欢做收集,还带回了富士山的火山石和鲍鱼壳作为礼物送给他。

    所有这些并非孩子的自发行为,一开始往往需要妈妈的引导和陪伴。井深大在《幼儿园教育晚矣》中说:“对于女性,没有比养育孩子更重要的工作了。”我想,妈妈的重要作用就在这里。

 

    生活中全职妈妈并不多见。萨义德说:“我们在理论上赞成我们在实践中从来不去做的事情,而对于所反对的事物,我们却同样如此。”我在很多妈妈的博文里读到她们渴望做全职妈妈的意愿,可又有万般不能为之的无奈。其实顾虑无外乎两点:

    一、迫于经济上的压力,而不能放下工作。

    多年前我曾追问自己,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用28.125美元盖了一间小木屋,并居住了两年多,我需要多少钱来维持我们的生活呢?我和我先生都是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物质上的人,不愿意花过多时间挣钱,也不愿意花过多时间花钱,倘若把时间都用在了赚钱和消费上,我们哪里有时间去读书和思考?于是我们选择了双双离职,以自身的生活来实践着简约的生命理念,以最少最小的物质去赢得最多最大的精神。

    就孩子而言,和父母一起过着节制朴素的生活也是一种幸运。在研究了水表、燃气表的工作原理之后,在经历了家中停电然后持电卡去银行买电的过程之后,他懂得了生命需要耗费,因而需要节约。我们去超市购物的一贯原则是只买必需品,选好一样东西后,他会习惯性的问我:“妈妈,这个东西贵吗?打折吗?”我告诉他不贵,他才会把东西放进购物车。现在我开始慢慢教他比价格、比重量,学会买性价比高的东西,这是理智消费的开始,同时又训练了数学思维。购物变成一种智力活动,孩子觉得很富足、很自信。

    有时候我常想,抛开一些高尚的说辞不谈,人终其一生的奋斗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孩子吗?而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我们辛苦工作换来的钱吗?

    二、担心被琐碎的家务所淹没,而丧失自我。

    自己带孩子是件很辛苦的事,我还记得两年前孩子小的时候,我整天围着他转,疲惫不堪不说,完全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我知道我不能一直这样下去,我试着从带孩子的间隙中脱身,以两种方式来整理和提升自己。

    一看书,育儿方面的书居多(详见博文《妈妈读的书》)。这些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如果没有它们,我可能仍然是一个很混乱的、很迷惑的、很粗糙的甚至很暴躁的妈妈。但是现在,我清晰多了,从容多了。

    二写博客,也主要是育儿方面的文章。书写的过程,是一个整理和反思的过程,育儿过程中的得与失点点滴滴的显露出来。写博的同时我也去看其他博友的文章,在一些老师、海外爸妈以及选择在家教育孩子的父母的博文里,我学到了不少东西,真的很感谢他们。

 

    九月,我的孩子就要上幼儿园了,而我也要考虑重新找份工作了,生活会再度回到常规。

    但就像齐美尔所说的那样:“生命便向来就处于一种同形式潜在的对立地位。”在未来的岁月中,在任何时候,我只愿遵从生命内部的声音,而不愿被纳入某种固有的形式,除非它们是一致的。

 

本博相关博文链接:

妈妈读的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43f490100hghm.html

由孩子识字谈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43f490100ihnp.html

天堂(关于亲子阅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43f490100insz.html

一点一点爱上英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43f490100j4y4.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