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
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扉页上写道“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一富有哲理的名言和其著作一起广泛得到读者的认可,也让人们从中感受到爱情的深刻含义和幸福家庭的特征,指导成千上万的人们追求真挚的爱情,走上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因为幸福的家庭都有爱情陪伴。虽然爱情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是作为爱情的本质,比如愿意为对方付出、负责任、宽容、信任等等,无不为相爱的人着想,替她分担忧愁共同享受幸福,所以对方都感到幸福。
以相似的爱情为主线组建的家庭,当然其主要构架只好相似了。虽然家庭还伴随其他的情感,但是他们主要是陪衬和附属物,所以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当然,与爱情为伴的其他情感也会深受感染,某种程度会同化,从另一侧面注释着爱的相似。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这一事实也可以从婚礼上的祝词得到印证。虽然世界上有上千种民族,各个民族都有各种不同的民俗和生活习惯,有的甚至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在婚礼上的祝词却大同小异,更不用说同一民族同一地区内婚礼上的祝词了。
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人们自然都会想到婚礼的举行开始了新人暂新的家庭生活,而他们公认走近家庭后的幸福生活差不到哪里去,所以祝词也只好相似了。
不幸的家庭不是由爱情为主线组成的。缺乏爱情的生活本身枯燥乏味,而这种家庭的基石是交易、欺骗、撮合等等因素的结果,所以很难让人感到幸福。而其中贯穿的不是爱情,是很多条件的某种交易,所以更多地体现为形式的不同。所以,人们感受到的就是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了。
说到这里读者可能感到纳闷,因为上述的道理大家都不会反对,也没有必要啰嗦。
但是,不少人只是认识上不反对,而不见得能做到认知上接受。当然更有甚者公然反对老托的绝世名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言论是不一样的爱情。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谈起自己的爱情,独树一帜,追求自己独一无二的爱情。而且经常伴随完美的爱情和自己不一样的爱情。
一般追求不一样的爱情的人大都没有找到爱情,有时会他们自己都不清楚比起别人的爱情自己的爱情到底不一样在哪里?因为还没有找到。
有时他们把找不到爱情的原因归结到自己不一样的爱情,因为太不一样了,世上还没有,很难找!
显然,他们把爱情的形式当做爱情了,当然找不到爱情,因为那仅仅是爱情的表现形式。没有爱情哪来的爱情的表现形式呢?
他们不会考虑到不同的爱情的表现形式中伴随的是大致相似的爱的本质。
追求不一样的爱情的人还很容易上当受骗,因为他们迷恋于华丽的假象。她们大多缺乏生活的深层理解,不懂得假花虽然四季华丽鲜艳但是无法吐露出迷人的芬芳。他们当不知道爱情的珍贵在于其深刻的内涵而非在于华丽的外表。
鼓吹自己不一样的爱情的人,她们最有理的根据是人不一样,所以和他相关的爱情也该不一样。他们可能不知道世上几十亿人的遗传基因实际上差距不到百分之五。她们强调自己的不一样差一点就为了强调自己是女人而否认自己是人的地步。
我们在剩女群体中不难发现不少剩女有这方面的独特的看法,当然她们不会争论,或者勉强争论到一定深度就会逃避。因为这是她们辩解自己的理由,也是安慰自己的方式,如果承认自己的缺陷那该多悲惨,所以她们经常拿出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些歪理辩解自己安慰自己,好比缘分。
鼓吹这种歪理的剩女还宣称自己追求完美的爱情,完美到形式过程等等也都要完美,连帮她们的心理咨询师也要完美的人,而且要完美的方式帮助她们,只不过不能提钱,因为形式确实不怎么值钱,但是要完美,一提钱就不完美了。
这里需要让她们记住的是,你都剩到那份上能否找到爱情还是个问题,你还折腾什么形式呢?再说那么完美的爱情你配拥有吗?你有权利追求是一回事,你最终能否拥有是另一回事。
有的女孩遇到不怎么了解的人对她的爱情评论,如果碰到不爱听的就生气的反问你了解我吗?表明她只想听到赞美,虚荣到不想知道事实,也预示着她认为自己有自己独特的不一样的爱情,除非非常了解别人不会知道。
显然她们所谓追求完美的爱情,也是美化自己,事实上她们大多不懂得爱情为何物,何况完美的爱情。
过于注重形式意味着她们的虚荣,也预示着情感认知的缺位。她们普遍不懂得爱情的价值,口口声声爱情珍贵,试问用华丽的包装包裹垃圾垃圾就会值钱?过于追求形式的过程中,遗忘自己该追求的内容,不知不觉荒废自己的青春。
鼓吹自己不一样的爱情的女孩还为自己较好的容貌沾沾自喜,我显得很年轻看起来像20出头,她们很少会想到男人娶她为妻肯定不会是只是看看而已。
追求所谓不一样的爱情的人,还热衷于演绎不一样的爱情。他们热衷于来个各式各样的求爱和灿烂的恋爱生活经历,结果误把开心当幸福。当热情趋于平静激情退却后发现原来自己不一样的爱情也是那么的枯燥无味,生活怎么这么没有味道?然后投入于新的刺激,结果追来追去始终追不到永恒。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所以找到真爱,走向幸福的家庭本不该那么难。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并不是因为幸福很难所以容易不幸,而是不幸福比幸福容易多了!只要你离开幸福之路,你往哪里走等着你的都是不幸。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果你老强调自己不一样的爱情,那也许你在创造自己的不幸。
欢迎愿意学好的好女孩来信,引领心灵走向幸福的邮箱:anfenglong@sina.com。对剩女现象有点研究,善于帮助25岁以上优秀女孩短期内直接找到心灵的归宿。来信简单说明自己的情况、面临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方便联系方式。本博主要登理论探索性文章,暂时不发案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