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们的先祖就把选址定居作为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来对待。选址定居的经验日积月累,随后便成熟起来,便形成了一门选址的学问-----相地术。相地术又称堪舆术,是古代中国流行的一门关于相宅相墓的学问,它的主要内容是指导人们如何去选择住宅和坟墓的位置、朝向,以及确定的布局和营造的时间。由于古代人们受对自然界现象认知的局限,大凡兴土动工,必察看地理形势,审辩基地是否“藏风得水”,然后选择一个环境优美、形势俱佳的吉土进行营建活动,所谓“阴阳之交”“藏风得气”。中国古代堪舆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规划布局和设计施工,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相地术起初仅涉及选址和定向,理论与方法也十分简单,主要是地理地貌、气候环境等因素与人们居住条件协调的经验总结和运用,因为经日常实践所得,所以科学成份也就较多。汉代在《易经》及玄学思想的影响下,原有的相地术与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结合一起,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与逻辑推理。唐宋后,又与占卜、命相等学说融合,便加入了方位理气方面的内容。由于古人认为宇宙是由“气”生成的,所以相地术的理论更是建立在古代中国哲学“气”的概念之上的。堪舆术理论:人活气行,人死气绝,世间万物都是由气生化的结果。生气与地脉、地形有关,自然环境中,气和风与水的关系最大,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生气忌风喜水,所以风要藏,水要聚,藏风得水生气旺。
风水学正确概念应该是“水土”的概念,即地表生态和气候的关系,是以探究建筑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为基本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