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汶川王兆山作家道德杂谈 |
分类: 胡麻花开(散文随笔) |
6月6日,山东《齐鲁晚报》A26版“青未了”副刊发表作者名为王兆山(山东作协副主席)的“词二首”。 以一个废墟中的地震遇难者的口吻,这样写到“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银鹰战车救雏犊,左军叔,右警姑,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诗作一经发表之后,在国人中引起极大争议,许多网友口诛笔伐,引人深思。
那个黑色的日子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死者尚未安息,生者疼痛不已。我的许多震区的朋友,至今还在帐篷里生活工作,经受着余震的考验。地震带给人们的疼痛,是一到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从某种角度来说,汶川地震不仅仅是汶川的灾难,不仅仅是四川的灾难,而是中国的灾难,是世界的灾难,是整个人类的灾难!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发现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自以为强大的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助!
而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地震也引发了许多值得人思考的问题。连日来,弃学生逃跑且不耻自辩的范美忠所引起的激烈道德论战尚未平息。又一个王兆山跳了出来,如果说范跑跑是为自己本能的求生行为在辩解的话,王兆山所写的诗词就是对国人和作家道德底线的彻底挑战!看看他那些所谓的诗词吧,真是振聋发聩!我们现在常讲以人为本,人的本是什么?是身体,是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说,仅有一次!以我的小小胸怀揣测,不论是伟人还是平民,真正面临猝然而至的死亡,能做到“纵做鬼,也幸福”的恐怕没有几个。王主席的大作已经失去了对亡者的基本哀矜和体恤,有违基本的文学和人伦的基本底线!
王兆山已让文学蒙羞!让诗歌蒙羞!
其实,像王兆山这样不顾廉耻,或拍马屁,或抒发所谓的个人情感的大有人在。许多人面对巨大的天灾人祸,仍在作品中孜孜以求“诗意”,或以“为赋新辞”而以轻佻态度对待他人的痛苦,变相展现出残酷和冷血者,并不乏其人。一位曾获鲁迅文学奖的知名作家在博客中贴出了自己的诗作,其中也赫然出现类似“大地震,再来得猛烈些吧”的句子,按其诗中逻辑,这样即可“检验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丈量我们的坚韧到底能容纳多大的苦难”。而西部一个省份作协的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会员,在一首诗歌里说,地震是大地在抽动,在射精,他不管死了多少人,只关心国宝大熊猫。
作为一个有着10多年诗歌创作经验的写作者,我能理解他们面对地震想表达一些什么的心情,但是仅仅是为了所谓的标新立异,为了所谓艺术意义上的创新,而置民众的基本情感底线于不顾,表明了我们许多所谓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试问一下,你连基本的人都做不到,还能够写出多少让人接受的东西?写作这东西,如果你写出来锁在抽屉里,你怎样写,是你的事情;但是你拿出来发表,就不仅仅是你个人意义上的手淫,而需要抒发大多数人的情感,需要承担必要的道义和责任!
其实,王兆山事件不仅仅是个案,折射出了当前的所谓作家的道德立场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地震不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更是一块试金石,它试出了人间大爱,恻隐之心,也试验出了许多人内心隐藏的卑鄙和龌龊。如果还有地震的话,我建议我们尊敬的王主席在废墟下面压上一回,死上一回,不知道他是不是还会这么隔靴搔痒,如此的拍马屁,有如此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