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何时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个问题一直是悬在我心里的一个结,今天终于解开了!无疑这个好消息将登上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令人高兴且激动。去拿诺贝尔文学奖,为中国人争光,也是我心里的一个最大梦想。没有想到莫言先生这么快就实现了!这个奖让莫言先生既狂喜又惶恐,毕竟是中国第一人,况且还有8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狂喜的是终于获得了中国人从没有拿过的文学奖、巨奖!惶恐的是中国人竟然也能拿到这个奖,自己带头拿这个奖,不知道随之而来会带来怎样的议论和承受。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笔者认为,莫言获奖的秘诀在于耍好“魔术”的花招!
无需讳言,莫言的文学成就是丰硕的。莫言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很多人说,这是一部“强悍的民风与凛然的民族正气的混声合唱”,振聋发聩。冯牧文学奖曾评价说,他用灵性激活历史,重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直接影响了一批同他一样没有战争经历的青年军旅小说家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战争’,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莫言的《蛙》则折射出中华民族在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以一位乡村妇产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为线索,重点回顾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刻变化与影响,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
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他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丰乳肥臀》《蛙》《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生死疲劳》《四十一炮》等。其中,《红高粱家族》被译为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并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获得国际大奖;长篇小说《蛙》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是荒诞的魔力将诺贝尔文学奖带给莫言带入中国。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莫言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幼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如《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莫言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莫言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影响较大,在国际上也已享有名望。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对其评价称,您以有声有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福冈亚洲文化奖肯定了莫言对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成就,认为莫言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
100多年,偌大的泱泱中国才有作家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可喜可贺,又可悲可叹。中国曾有几位作家与这个奖失之交臂,但时至今日才首次获奖,来的似乎有些太迟。多年来,村上春树一直被冠以“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的称号。他曾表示,诺贝尔文学奖政治性比较强,我不想搅和进去,此外,得奖还会干扰生活的私密性。有人认为,莫言是在有意迎合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作家的悲哀。笔者想说,即便是迎合,又有什么错误呢?中国文学要登上世界文坛,得到全世界更多人民的理解、接受和认可,就必然要研究西方人的阅读取向、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
大凡传世佳作巨著都是以悲剧故事为主或易悲剧为结尾,莫言的获奖之作也不例外。人的悲剧更能打动人的心灵,产生震撼的效果。不可回避的现实是:计划生育这一特定中国政策也给某些人的命运带来悲剧。
分析《蛙》这部作品,事实上莫言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主题,挖掘以前的计划生育主题。西方对中国这种举措有好多的歧视,也有好多的误解,但是莫言从一个辩证的角度来阐述,这样文学主题式也比较受欢迎,所以莫言获得奖的概率就比较大。我们不能不说,莫言的获奖,很大程度上是成功借助魔幻现实主义的“魔杖”和迎合西方对中国某些特定历史现象的偏好。靠活在魔幻世界里的想象手段,并没有深层次地真实地描述真正真实的中国,这是出奇制胜,也算是美中不足吧。我更期待像鲁迅先生一样以写实手法深刻反映和揭露中国现实世界的作品登上诺奖的平台!我们需要更多深入现实的“手术刀”,而不是“金刚棒”!
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崛起,文化的崛起需要文学的支撑和广泛影响。可喜的是,莫言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作出了很好的一个典范。在此我们还不得不感谢张艺谋导演,他将《红高粱》拍成电影在国外传播也从某种程度上促成了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我们可以预见,莫言已经带了一个好头,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国人获得更多的诺贝尔奖。笔者预言,10年之内中国必将产生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你和我,都有可能!(贺茂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