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砍人者是不是“马加爵”第二?


2004年在云南大学宿舍连杀四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2008年10月28日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程春明课堂被学生砍死。
两起恶性杀人事件,都令人发指,令社会感到震惊。政法大学学生砍人者是不是马加爵第二?两者有着怎样的异同?
贺茂峰分析,相同的之处首先是两起事件都是发生在校园内的惨案,下手都相当残忍。其次,都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心理狭隘、承受能力差、自控意识弱。第三,说明大学生心理教育缺乏重视不够,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最终导致偏激行为的发生。不同的是两者作案动机不同,但都是报复心理作的怪。
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如今很多大学生都有心理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就可能走极端,选择自杀,或者选择杀人,其实就是选择把烦恼、不平衡的责任转嫁或推卸给别人。这种带有强烈侵害性的心理无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新动向,其危害比自杀大得多。因此,如何预防出现更多“马加爵”的出现,应是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如今的学生们还比较重视身体保健,感冒、发烧,哪里不舒服都知道及时看病吃药,可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并不如人意。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并不少见,可很少有人把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甚至,大学生们在心理疾病常识和心理健康的科普知识方面还很贫乏。比如,一个人如果烦躁,不快乐,总与周围的人闹别扭,他自己认为这是情绪问题,周围的朋友可能会认为他家教不好,道德不好,太自私。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周围的朋友,都没有人意识到他的心理感冒了,没人想到该提醒他或请老师提醒他去做心理咨询。
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转折和过渡时期,大学不仅是在为他们进行必需的知识积累,也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状态。对许多学生来讲,大学意味着他们开始像成人一样相对独立的生活,开始锻炼人的社会交际能力,开始独自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中学生突然越入一个完全一新的环境,而心理准备、指导或承受力却步履蹒跚,面对生活中发生的坎坷,很可能引发情绪化、非理智的行为。不少学生因为和同学、老师发生一点小小的摩擦矛盾就互不相让、大动干戈,遇到失恋和情感纠纷更是想不开。这正如首都经贸大学心理学专家杨眉所说:“我们都知道身体发烧到39度是极限,不看病要出事,可心理发烧到39度以上,还能忍吗?一样要出事的。”
如果说,身体健康要从娃娃开始抓起,那么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从娃娃开始抓起之外,更要从平时抓起,从细节抓起。只有提前着手,才能真正地做到防患于未然。
品牌传播专家、资深传媒人贺茂峰指出,大学生有心理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没有办法找到机构、组织或个人帮助疏导、治疗心理疾患!如果不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这项工作,绝对不会仅仅是“马加爵”第二,还会出现“马加爵”第三、第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