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传媒风云(新闻) |
冬季饮食滋补有讲究
——著名中医食疗专家谭兴贵谈冬季饮食滋补
冬季进补宜“三加一”
谭兴贵教授主张,冬季科学进补宜“三加一”,即保温、御寒、防燥加进补,往往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第一,宜保温。通过饮食营养搭配,以保持体温,即增加热能的供给。在冬季饮食中应适当地增加蛋白质的含量。营养学研究表明,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和吸收。肉类则以牛肉、羊肉和兔肉为最好,因为在这些肉中含的动物脂肪较少,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
第二,宜御寒。通过饮食,以抵御寒冷。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在冬季饮食中,除了注意供给热量外,还应留意矿物质的补充。一般来说,一个人只要不偏食,能吃豆、肉、蛋、乳等食物,就可保证对钾、钠、铁等元素的需求。冬季特别怕冷的人可以多补充些根块和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藕、莴笋、薯类等,因为这类蔬菜矿物质含量都较高。老年人为防骨质疏松,还可适当吃些豆类、花生、牛乳、虾皮、牡蛎、蛤蜊等含钙较多的食物。
第三,宜防燥。通过饮食,以防干燥。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出现诸如皮肤干燥、皲裂、口角炎、唇炎等病症。因此,在冬季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是十分必要的。维生素B2在谷物和蔬菜中含量不多,多存在于动物肝、蛋、乳、豆类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阴阳失调者的饮食滋补
冬季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一是药补。但俗语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食补是冬季进补的主要内容。冬季寒冷,气温较低,人体为了保存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适应肌体的需要。所以,冬季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补充因冬天寒冷而消耗的热量,益气养血,滋养身体。
对于肝虚、心虚、脾虚,肺虚、肾虚的饮食滋补,补脾和补肾占有首要位置。
冬季进补要注意哪些
冬令进补的对象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年老或体弱者要求补虚。其二是以疗疾为主而进补。但有些人通过冬令进补,自身体验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呢?谭兴贵教授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③补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偏:过偏则反而成害,导致阴阳失调,使机体遭受又一次损伤。例如,虽为阴虚,但一味养阴而不注意适度,补阴太过,反而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重,出现阴盛阳衰之候。又比如,虽属气虚,但一味大剂补气而不顾及其他,补之太过,反而导致气机壅塞,出现胸膜胀满、升降失调。因此,补宜适度,适可而止,千万不可过偏。
⑤勿受庸医误诊:在利益的驱使之下,许多医院、医生为了创收开大方,动辄给患者开出上千元的中药,总量大得惊人,有的竟用麻袋装且数月都吃不完,更有一方四五十味药的,简直成了漫无重点的百草方。还有的医师专业不精,不管张三李四,气虚阳虚,千篇一律,方方雷同。在这样的庸医误诊之下,进补会变成进毒,求诊变成害命。所以,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补的患者择医要谨慎。
⑥人群不同,补益方法也不同: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常因思虑过度而耗伤心血,故要以补心血为主,可食用桂圆肉、莲子、牛奶等;而体力劳动者,在劳动中消耗体力大、出汗多,中医认为,汗为津液受阳气推动从汗孔排出而成,出汗多便耗损气阴而使气阴不足,补益气阴可选用太子参、玉竹、鸽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