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宝贝长大 |
上个周末,儿子幼儿园邀请中国未成年教育指导中心的 田国方教授就“如何做一位成功的家长”进行了专题讲座,主园和两个分园的大部分家长都来听讲。教授在讲座中运用大量的具体事例向家长传授了如何教育子女的方法,其间还采用了与家长互动的方式,使家长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所讲方法的理解。
讲座现场
中场签名售书和影像资料
说来惭愧,孩子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看过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或资料,根本就想不起来看,讲座那天,教授让每年能看两本以上这方面书的家长举手,哇,一大片人呢,还以为大家都跟我一样呢
下面是教授讲的,我记录整理的笔记,共五个方面:
一、身教胜于言教,示范胜于说理(以身作则)
教授首先跟大家做了一个小游戏,他请大家举起右手,听口令拍一下自己的下巴,教授口中说的是拍下巴,而实际上他的右手是拍向脑门的。于是乎,包括本人在内的许多家长都跟着他拍了脑门,一部分家长是先拍脑门,然后才拍向下巴。
这就说明图像信息的影响力远大于声音信息,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父母所做的比所说的更有影响力。孩子是环境之子,希望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应该做到,不允许孩子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我们更不能借口“老了”,“这一代是不行了”,“就这样了”,“希望下一代能好”而不再注意自己的言行,应该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成功。
二、关注优点,注意力=事实
同样,话题还是从游戏开始。教授请大家观察讲座现场哪里有白色,然后闭上眼睛,提问。当问到哪里有白色时,大家都能很快说出来,当问到其它颜色时,许多人就说不出了。因为之前,我们只注意白色,忽略了其它颜色。
孩子身上有缺点也有优点,作为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优点,甚至可以把优点放大。希望孩子将来往哪方面发展,就发掘哪方面优点,如果找不出孩子身上有这方面的优点,我们可以给他制造优点。家长的目光就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一个孩子经常被看成什么样,经常被说成什么样,经常被怎样对待,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变成现实。”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卡尔教育。在我国,刚好有一幅对联与其相对应,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用在孩子身上可以改成这样,上联:说孩子行,孩子就能行,不行也行;下联:说孩子不行,孩子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关注优点。
三、学会期待,学会激励
我们要学会欣赏,学会赞美,要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而不去做别人。要不断地激励孩子,哪怕他是差等生,只要我们不放弃,不绝望,孩子就有希望。关于这一点,教授举了很多的实例,在这儿就不一一说了。
四、做一个学习型的家长
要想做一名合格家长,就得不断学习,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技巧和规律,因为教育孩子不光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也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应该肩负的责任。孩子是家长一生最大的财富,况且现在不象过去,过去家里孩子多,老大不行,还可以指望老二,老三,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如果失败了,那将是全军覆没。
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把培养教育孩子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工作的一部分,成功的一部分。现在是经济社会,信息时代,人人都需要学习,不学习百分之百会落后。
继续做游戏:把两手举过头顶,手心相对,然后十指交叉,大家看看,两只手的大拇指哪个在上,哪个在下。再来一次,两手向前伸平,手心相对,再交叉,是不是刚才在上面的那个大拇指这次依旧还是在上面。最后,我们变换一下,有意识的让下面那个大拇指在上面来,大家试试,一定很别扭。
这就说明习惯一旦养成再想改变就会很难,改变之后就会感觉不舒服。但是习惯虽然很难改变,但经过长期训练还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试着做一百次,一千次,甚至更多。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长的每一次进步都可能让孩子进步,家长的每一次改变都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五、少用负向手段
负向手段包括打骂孩子、唠叨、指责、讽刺、挖苦、不恰当的批评等等,我们一定要少用,慎用,负向手段同样会有负面作用。
第一负面作用:孩子、蚊子一起打
孩子的脸上有只蚊子,家长不顾三七二十一,“啪”,蚊子被打死了,孩子的脸也被打红了,这时,孩子会怎样想。如果说那只蚊子是孩子的缺点,那么脸就代表他的自尊心,蚊子打死了,但伤害最多的是孩子的自尊心。我们不能小瞧孩子的自尊心,因为谁都有自尊,没有自尊的人他是趴着的,不是站着的,没有自尊的人最容易自暴自弃。
第二负面作用:珍珠、斑点一起削
一颗很大,很漂亮的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人们会想,如果没有这个斑点,那它一定是完美的。于是想方设法把斑点削掉,结果弄得珍珠也不完整了。父母整天唠叨,会使孩子的缺点反而越来越多,优点越来越少。这就是,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不说逐渐少。
第三负面作用:家庭暴力的负作用
打骂、粗暴的语言、讽刺、挖苦、整天说孩子笨,这都属于家庭暴力,家长们尽量不要用。比如,你整天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笨字不离口,久而久之,这种笨的信息就会进入孩子的大脑,稍遇难题,孩子会说:“我笨,不可能会做,干脆就不想了,让聪明的人去做吧”最终,使孩子在自卑中走向失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种聪明就会收获希望,播种愚笨收获得将是傻瓜。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应该多使用正向手段,多给孩子以赞美、赏识、肯定,不是聪明的孩子被夸奖而是被夸奖的孩子将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讲座快要结束时,田教授把他的电话号码留给大家。如果哪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困惑,可以打电话向他咨询。他的电话是:010-8645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