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没有必要养个国家体育总局

(2015-04-29 09:25:42)
标签:

体育

时评

分类: 江湖快刀

有没有必要养个国家体育总局

 

文/刀砍天下

 

    新闻里总是好事连连,高潮迭起,但偶遇之间却又往往别是一番滋味。昨儿,忽然看到有新闻说我们牛逼闪电的“三公经费”已经连续5年瘦身啦,而且总降幅超30%。貌似真的不少了,可是这降下来的30%最终去哪儿了呢?抛去今年的降幅,至少也得是20%吧。

 

     呸,好像要跑题,我敲的题目明明事关国家体育总局嘛。好了,话归正题吧,亲。

 

     还是中新网4月28日的这个新闻,在“三公”普降的大好形势下,有几个大部门今年的预算不降反升,比如并没有给国民体育做出多少实质性贡献的国家体育总局,仅因公出国的预算就约为2.39亿元,比去年预算数增加约3000万元。

 

     虽说2.39亿元的出国经费在“三公消费”中不过是毛毛雨的啦,但按300元的年缴额度支撑一个农民的医保,还是能解决不少农民所面临的医疗困境的。或者用于建设社区和学校的小型健身区,每年也能建好一两千座,让百十万人受益。

 

     我是体育国家化的反对者,因为虽然我们每年花那么多钱养着那些玩体育的,但与国民健身运动却没有丝毫直接相关的促进。健儿们也确实赢了无数的金牌奖杯,可是赢了又怎么样呢?国民体质没有提高,除了自发性的广场舞之外,国民体育也没有兴起。赛场之上国旗的无数次的升起,也没有威震所谓的西方敌对势力。

 

     说到底,我们拿那么多钱给国家体育总局玩,只是让极少数人享受了存在的福祉与荣耀。国家体育总局每年拿着上亿元的税金在蔚蓝色的天空上飞来飞去,忙得醉意满满、不亦说乎,本质上却也无非就是构筑起一个拥有体制特权的私人娱乐会所,与国与民,皆无大益。

 

     国家体育总局的存在与体育发展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体育必须回归民间,回归到社会机制中去,利用人们的(健康)娱乐欲望进行市场化运作,职业化也好,俱乐部制也好,自由社团也好,都不再占用本来就惠民不济的税金。这既能让体育彻底脱离体制意志,成为自主沉浮的民间杂耍,也能避免税金的滥用,减少人民负担。

 

     所以每年花那么多钱养个国家体育总局真没必要,它及其连带的运作机制所造成的无谓消耗远非2.39亿,将其撤销是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税金滥用的办法之一。

 

     我们的国家体制中有太多的附庸需要削减或清除——当然也有需要加强的,比如有正当执法权和明确责任的执法队伍。光嚷嚷着总降幅超过30%还远远不够,因为有很多消耗部门原本就不该存在,因为我们原本就可以花得更少,或者毋宁说是花得更正确!

 

                                                                                                                                                      徐才厚为害军队十年的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