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姐姐为何对妹妹痛下杀手
文/刀砍天下
★6月30日,家住东莞的年仅14岁的小媛因为不满父母偏爱9岁的妹妹,就趁父母不在时,以玩游戏为由,将妹妹勒死,并随后在妹妹的身体上补了两刀,下手很狠,刀尖穿过了妹妹的身体扎到了床板。她声称此举就是为了挖掉父母的心头肉。(据7月3日中新网)
对于14岁的凶手,我没有什么想要责怪和痛恨的话语,也许她并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对于她自己、她的家庭和整个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事实上,对于一个14岁的女孩来说,她通常是根本没有力量改变她在家中受到轻视的现实的,杀死那个过多地分享了父爱母爱的妹妹也许是她唯一能够用自己的思想和力量做出的选择。
我想她的血应该在她留守于大山的那些年里,就已经变冷了。后来在父母身边生活时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不过是让她变冷的血凝固成冰。整日忙于生计的父母无心(想必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技能)细察女儿的变化,更没有心思用正常的亲情关爱去补偿女儿曾经的缺失,温暖她急剧冷凝的血。
但凡遇到这类事,人们总爱讨论这是教育问题,我早先也是如此。但现在我想,如此这般地将问题推到教育身上即便不是错误的,也是不完全正确的。严格地说,我们并不缺教育,中国人的一生唯一不缺的就是教育。但是教育的力量在现实面前往往是不坚挺的,那些从幼儿时期就开始接受包括道德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的人当中不是也有不少变成了恶棍吗?
简单地说,我们缺的是情感,整个社会缺的都是情感。而情感的普遍缺失又大多来自于社会运行制度的种种缺陷,比如因为制度缺陷,人们不敢对倒地老人实施爱心帮助。在严重缺乏社会福利观照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得不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争取身前身后的资料。没有闲时,对于很多不精于情感经营的普通人来说,就难以进行情感培养,更无法进行细致入微的情感观察。
所以制度打造的不良现实更应该成为14岁女孩变为冷血凶手的主要原因,或者说,她只是不良现实病态反应的载体。倘若在制度层面上能够及时地解决人才交流或人力流动中存在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现实问题,而不是生冷地用户籍制度及其捆绑其上的生活权益将无数的中国家庭割裂开来,将无数的小媛封堵在缺少父爱母爱的大山里,也许就会减少很多人间惨剧的发生。
我敲这些字无意于为小媛辩护,也不否认或许有某种个体化缺陷的存在。我只是想让那些正在变冷的或终将变冷的血能更早地接受到制度温暖,能够在那温暖中让人类情感之花灿然怒放,香飘万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