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题答案标准化是思想独裁统治

(2009-10-28 10:32:27)
标签:

阅读

教育

杂谈

分类: 江湖快刀

   《寂静钱钟书》被选为福建省2009年高考语文阅读题,该文作者后来自己试做了一遍题,总分15分中只拿了1分。尤为荒谬的是,一个被作者认为“说出了我内心最真实意图”的选项,比照参考答案却是错的。(据10月28日中新网)

 

    我倒是觉得这个现象没什么荒谬可言,作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二次创作,读者完全可以对文章的原意进行超越和拓展,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嘛。考试出题者最先呈现的身份是读者,也就是说文章经其阅读之后,所呈现于心的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原文。继而他又作为应试教育的出题者出现,需要结合很多客观因素的实际进行拟题,最终形成的考题自然极有可能远远超出作者最初的创作思想或意图,那么,作者本身答不对“说出了我内心最真实意图”就顺理成章了,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另外的问题也接踵而来。既然出题者可以完全超出作者最初的思想或意图,做自己的“另行理解”,那么,我们同样有充足的理由完全否定阅读题的“答案标准化”。因为考生同样首先是作为读者出现的,他们有权以自己的思想观念对作为阅读考题的文章进行二次创作,有权做自己的理解答案。

 

    如果作者答错了“说出了我内心最真实意图”不是扯淡的话,那么考生的阅读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也就有了合理的依据。或者反过来这样说,如果学生的阅读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不能够得分的话,那么出题者拟定的答案与原文作者不符或干脆不着边际也就是完全错误的。

 

    无论是什么创作,作为第一的文本创作也好,作为第二的阅读创作也好,必须崇尚的是独特,是发散型思维。一件事情或一个主题倘若大家都做标准化理解,还甭说什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恐怕我们连文学这玩意儿也没有了,充其量能有文学“样板戏”今儿出精华版,明儿出收藏版,后儿出豪华版版,周文王的床头读物和刀砍天下的床头读物都是同几本书,历史上也决不会有什么“朱批”、“毛批”之类,统统都是和原文作者保持高度一致的“首批”。

 

    学生阅读理解应该尊重学生的认识,要培养他们勇于思考勇于创作的精神和技巧,只要他们的阅读答案不是纯粹的胡扯,我们就可以视其“创作成果”的优劣给予应当的分值,要以此来鼓励那些能够思考和勇于思考的学生大胆“创作”,而不是一刀切地用什么“标准答案”的独裁形式扼杀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搞的出题者比谁都正确。

 

    当然,我知道,如果非标准(参考)答案去判题会加大老师的工作量,会更辛苦。但是,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这样的辛苦值得付出,也必须付出,毕竟我们培养的是人才,而非考分。况且,我们各级教育机构完全可以在工作量上给予协调和平衡,对于老师的辛劳,也完全可以给予物质和精神补偿,比如加薪、比如荣誉奖励、比如旅游疗养,等等。倘若需要学生家长在此类问题上做相应的付出,那么,我愿意,一百个愿意!!

 

    ☆刀砍论教育:学生作文八股化之忧

 

                                                【媒体转载请联系:我的邮箱/ally2004@sina.com

                                                                                 阅读题答案标准化是思想独裁统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