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六·二一”医患纠纷事件后,集结起来研讨的法学专家们对医患纠纷的暴力化倾向表示担忧。医患纠纷的暴力化倾向是一个表现非常尖锐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已经出现“医闹”这种职业“帮凶”的情况下,暴力化倾向存在着越来越普遍的趋势。
然而我认为这还并非最令人担忧的,医患纠纷暴力化现象之外,有着更令人担忧的官民关系、警民关系和贫富关系之类的冲突暴力现象,这些的暴力倾向不仅比医患纠纷暴力倾向更普遍,之于整个社会而言,也更具危害力。
这些年来,我们看到,当一个官员、一个警察或者一个富豪被杀或遭难时,无论缘由,民众几乎一致叫好的现象就已经很说明问题:整个社会审美心态已经“被迫”遭到了暴力化倾向的扭曲。至于瓮安事件那样的冲突事实上在很多地方大大小小的都曾经发生过,甚至多次发生过,瓮安事件不过是通过网络被“成名化”了。
暴力化倾向事实上在社会诸主要关系上都有所表现,其出现的原因也基本上都缘于不公的存在,有信息不对称的不公,有分配不合理的不公,有权利不平衡的不公,有诚信缺失的不公,有制度扭曲的不公,掀起冲突的一方往往长期处于不公平的待遇之中,或者长期耳闻目睹不公平事实,内心早就凝聚着大量的抗争要素,只要存在爆发的契机,自然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抗争,无论这种抗争是不是合法,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合情。这就是为什么“不明真相的民众”总那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患者家属总那么容易被“医闹”蛊惑的真正原因。正如一位明知上访诉求过分却依然参与上访的人所说,如果领导们都是焦裕禄,我们就是有不满也没脸上访。
相对于医患纠纷的暴力化倾向,官民警民和贫富之间发生的暴力现象更应该得到必要的关注,尤其是政治关注,因为它们远比医患暴力现象具有更强大和更深远的危害。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是不是有勇气去解决社会诸关系已存在和将要发生的暴力化解决倾向,是不是敢于“去粉饰”,正视伤痕累累的现实,靠我们惯用的舆论自慰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这不是什么笔杆子们能玩转的文字游戏或者嘴皮子买卖,这是实实在在的权益斗争,事关鲜血和生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