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江湖快刀 |
★在央视频道里看到全国正在开展“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活动,看到一个个抗震救灾的英雄少年被拉出来亮相,我感到很恶心,不是恶心那些少年和他们的事迹,而是恶心这种纯功利化的评选活动。
既然是评选,就肯定有量化的肯定与否定,有物化的抬举和按压,好了,原本无价的英雄壮举就成了几毛钱一斤的功利品,摆在镜头前让民众挑选,买家多了的就成了畅销品,成了有权领赏的名牌,而那些在英雄壮举中获救的人,也相应地成了成就一种荣誉的道具。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先生说,近30年间,由于人们习惯于用GDP、产值、金钱的标准来判断衡量所有的一切,导致了人文素质的削弱,让国人的价值判断在根基上出现了重要的偏移。
其实何止近30年,自建国以后我们就习惯于用物化的东西去衡量一切,近30年不过是尤甚而已,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热衷于用捐款额度来衡量爱心大小,更不会有现在用救人数量来衡量英雄与否,而且还是发生在少年身上。
虽然在理论上“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活动并不否定或贬低最终排名在外那些少年的英雄行为,但在实际上,他们的英雄色彩却实实在在地被活动结果抹消了,功利主义的阴影也或许会同时投射到他们刚刚受到地震破坏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