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性暗示的暗示

(2007-07-17 11:43:56)
标签:

广告

性暗示

刀砍杂谈

分类: 江湖快刀

性暗示的暗示

 

《北京晨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电视台,某些带有性暗示成分或挑逗意味的广告随时可见。在几个频道里滚动播出的某品牌大屏幕手机电视购物广告似乎十分吸引眼球:一身材瘦削的女士,胸前挂着一般屏幕尺寸的手机走来,却被身旁的男士奚落,小平(屏)不够爽!之后,一身材丰满的女士尾随而至,骄傲地展示着自己胸前的大屏幕手机,男士立即高呼,大的(屏幕)才过瘾!手机大屏幕中随即出现了女士胸部的画面,两人则贴在一起极富挑逗性地热舞起来。北京市人大代表唐西兰同志对此表示担忧,认为充满性暗示的广告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很大,应立法限制。(据7月16日中新网)

 

如今的家长很难和孩子一起无忧无虑地浏览电视频道,稍不小心,就能遭到肆无忌惮的“热辣”镜头的袭击,各种各样的性暗示性挑逗充斥着广告时间和故事情节,似乎失去了“性”这玩意也就失去了广告和故事的“彩头”。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都什么年代了,玩点性暗示算得了什么?对于成人而言,尤其是对于男性成人而言,玩点如此这般的性暗示确实算不了什么。在这个A片随手可得随时可看的年代里,赤裸裸的A镜头都已经让人提不起性趣了,什么真家伙都看不上的性暗示真可谓是白纸一张。但对于孩子可就算得了什么了。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宗春山分析说,青少年的心理尚不成熟,对异性的审美、自我性别的接受都处于形成过程中,带性暗示的广告形成了对青少年性别意识的误导……另外,带有性暗示成分的广告似乎把男女关系放在了第一位,把文化、审美、道德、责任等等全部性化,对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极为不利。

 

我认为宗主任的分析是很深刻的,尤其是那个“另外”,一针见血地揭示了某些性暗示广告所暗示着的“性化”一切的文化反动取向。宗主任还认为,性暗示广告大多反映出了对女性的歧视和不尊重,女性的胖瘦、丰满与否等等因素成为男性眼中美丽与否的唯一标准,女性处处要讨男人喜欢,完全处于一种被男性观赏的地位。

 

在我国女人遭受性别奴役已经非常荣幸地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至今仍未获得文化上的彻底解放,传统文化中残留的流氓逻辑始终坚忍不拔地统治着社会对性别的文化认知,“女孩不如男孩主贵”、“女人从属于男人”仍然是社会上铁定的事实。

 

在这种认知环境中,女人甭管怎么做似乎都是为男人而在,为男人的兴趣和性趣而在,女人为什么要丰胸,因为男人需要有更刺激的手感;女人为什么要露脐,因为男人需要更切近实际的联想;女人为什么要修复处女膜,因为男人需要玩味更“惨烈”的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讲,性暗示广告所暗示的东西进一步加重了男女之间的主奴关系,同时也颠覆了人之为人所必须持有的文明,“性化”一切的终极结果是人性的“兽化”。

 

实事求是地说,性暗示本身并没有什么错,汇仁肾宝的“他好我也好”矫情得虽然让人略感恶心,但其所作的性暗示却完全有资格得到社会文明的尊重,因为它至少携带着“祝愿生理健康”的文化诉求。而很多诸如“让男人掌握不了”之类的性暗示广告之所以让家长们和人大代表们感到深恶痛绝,错就错在其暗示带有性误导与性歧视的成分,它是文化反动意志在性别意识塑造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实践,是恶俗制导下审美人格病变和价值逻辑错乱的表现。这类暗示背后所隐含着的暗示,甭说是对未成年人了,就是对成人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危害也不决不可小视。

 

唐西兰代表建议为广告分级立法,以屏蔽性暗示广告对孩子的不利影响。虽然我个人觉得分级由于并不能形成严格的全时段的授权限制,所以无法屏蔽此类广告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况且,被分了级的性暗示广告仍然存在着性别歧视的文化反动问题,仍然存在着瓦解男女平等关系、颠覆社会文明的破坏力,我们不能因为它被分到了法定的级里就对其抱宽容态度,仍然应抽刀“痛杀”才对。不过,文化方面的整治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为权宜计,先进行广告分级,暂时先从量上控制性暗示广告中的反动成分对未成年人的腐蚀也确有必要。

 性暗示的暗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