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古装行老礼,真能成多大事儿

(2007-04-07 10:04:03)
标签:

奥运

着装

杂谈

穿古装行老礼,真能成多大事儿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和民间文化机构的上百名立志于复兴华夏文化的人士发起了《复兴华夏礼仪服饰,展现五千年的辉煌———关于北京奥运会服饰礼仪倡议书》,建议北京2008年奥运会采用我国传统的服饰(深衣)礼仪(作揖),向外国朋友展现我们的文化形象,使中华数千年的服饰礼仪传统重新回归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

在此我不想讨论北京奥运会究竟该展示什么样的民族服饰和礼仪,这个问题早已有数以万计的人在讨论了。我想说的是,如果在奥运会上穿古装行古礼仅仅是为了向外国朋友展现展现我们的民俗文化,给这次盛会赋予一些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或许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将这一复古的诉求置于提升民族形象之上,“使中华数千年的服饰礼仪传统重新回归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那就未免显得太幼稚,太搞笑了。

一个民族的文化形象不是靠穿什么衣裳来展现的,而是靠这个民族的德行和价值认同。德国人和美国人素来都以穿西装为主,但他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形象,没有人会因为他们都穿西装而不知道该将“严谨、刻板”与“自由、冒险”的文化标签戴到谁的身上。

如果我没观察错的话,应该是去年吧,我们的国学可是振兴了一下,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好像无处不国学。但振兴到现在我们发现,兴师动众的国学振兴不过是一次文化叫春,我们除了“振兴”了于丹,“振兴”了一些包括私塾教师在内的国学经销商,让更多的人发现国学中的商机无限之外,我们的国学精髓对我们的言行举止并未有丝毫的渗透,国学需要振兴的人文精神和生存美德仍然萎靡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角落里,百无聊赖地看着官员们一面高呼着仁政,一面收受着贿赂;看着艺人们一面讴歌着贞操,一面频繁地更换着性伴侣;看着商人们一面标榜着信用,一面贩卖着假货;看着外国人一面盛赞着中华文明,一面特别照顾地在各个旅游场所立起“禁止喧哗”和“严禁随地大小便”的中文提示……

奥运会上民族服饰与礼仪的展示充其量只能让外国朋友知道中国的深衣或唐装之类是什么样式,代表着哪个历史时代,本身根本就承担不了什么民族责任。如果非要在这个问题上唱“复兴中华文明”的高调,妄图向外国人展示我们“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民族美德,我看最终只能和“振兴国学”一样,沦落成一次文化叫春。

事实上,民族文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失去了原本应有的魅力,因为我们并未像西方人那样,将民族文化视为独立的能够统摄民族精神体现价值关怀的存在,而只是将其当作装点政治、经济和某些特殊时日的饰品。否则,我们拥有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民族文化力焉能在日式卡通和欧美生活方式面前成为挑不起来的烂面条!在这种情形下,靠“振兴”几件衣裳几个老礼儿再加上几篇古文即便真能“使中华数千年的服饰礼仪传统重新回归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我们照样会穿着深衣,满嘴“之乎者也”地沉迷于麦当劳和忍者神龟,照样会一面彬彬有礼地作揖,一面随口甩出二两黄痰去。穿古装行老礼,真能成多大事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