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夏屋记#之五
这要从壁炉说起。在天寒地冻的北欧,壁炉几乎是家家户户的标配,我们两座小屋里有大大小小五个壁炉,最大的一个是开放式的,壁炉顶天立地,铁制燃炉外面是石头混凝土,经年累月的燃烧,烟熏火燎,很多地方黑漆漆的。我用特殊清洁剂,加上软毛刷清洗了七八遍,干透后再刷上白漆,非常漂亮。所谓开放式就是火炉没有封闭的门,可以看到熊熊燃烧的木柴,但安全起见,必须放置一个铁网栏,防止火星外溅引发意外。
铁匠工作室在自然保护区公园内,就在潺潺溪流边我们经常吃冰淇淋的餐厅旁,以前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个呈列室,没想到是个正式营业的铁匠铺。推门进去静悄悄没人,里面炉火间热乎乎的,估计人刚离开,马上回来。外面有很多成品:数字,钥匙,钉钩,烛台,刀叉,首饰,衣帽钩,还有手机撑!借用一句广告语,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出。我们的铁网栏已经做好,长方形铁框围着细密的网栏,两侧装有弧形手柄,底部八字形支架,全部铸铁打造,完美。
正看着,一位白白净净戴黑眼睛的中年人进来,手里端着杯咖啡,抱歉说他在对面餐厅午餐,没注意到我们进来。若不是他身上长及膝盖的皮围裙,真看不出他就是铁匠JOHAN。JOHAN经营此店十五年之久,很多工具都是自己亲手打造,我们定制的铁具花了近五个小时完成。
有了铁围栏,又经专业烟囱工实地察看确认安全无碍,(举国上下消防意识超强,没有烟囱工的专业鉴定,保险公司对由此引发的火灾损失拒绝理赔),我们终于可以使用壁炉了。烧的是白桦树段,点火非常容易,我和哥俩都学会了。
火一旦燃起,立刻如施展魔法,一切都变得与众不同,空气温热干燥起来,墙上印着火苗伸展的影子,房间尚未通电,点了很多蜡烛,到处是光和影的舞蹈。坐在火炉边的摇椅上,或发呆,或聊天,或看书,或饮酒,舒展劳作一天的酸痛肌肉,真是莫大的享受。火是活的,火苗跳跃,变化多端。白桦树是最好的燃物,干燥一年的木段由树皮迅速燃起,安静无烟。松树是第二选择,燃烧时会噼啪作响,火星四溅,热闹异常。
两周来我尝试了不少体力活:刷旗杆:是根长达十米的白杨,挺拔笔直,刷了几遍白漆,树立起来是根完美旗杆。锯木头:借用机器把原木劈成三角形或半圆,堆放整齐干燥,来年可做燃料。设计制作第一件木凳;油漆外墙;搭设可容纳三十人的帐篷;种植大黄和草莓;采摘蓝莓等等等等。
对于纯体力活我并不排斥,高强度劳作一天,身体肌肉开始酸痛抗议,不去理会,耳边是风吟松涛鸟鸣,热水淋浴美味晚餐后,坐在火炉旁从长长的TO
哥俩每天也有任务,将切割好的木段用独轮推车运到森林里码跺起来,两人干的有板有眼,常常被我听到这样的聊天:这棵树很好,可以发射炮弹,僵尸就过不来了。我们在那儿搭树屋,很高的地方,谁也上不来,妈妈也找不到。
这个假期,每天都是劳动节,辛苦但幸福。
前一篇:夏屋记
后一篇:夏屋记 之六 自然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