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仁寿甘家沟周氏与湖南武阳周氏对接的意见
标签:
历史 |
分类: 寻根问祖 |
我仁寿甘家沟周氏始迁祖周公讳试凤,生于顺治十三年(1656)五月初九日。妣袁氏,生于康熙六年(1668)八月二十九,湖南绥宁县太平乡人。甘家沟周氏有老谱一册,是我族追根溯源的重要依据。
以上四点,可证我仁寿甘家沟周氏与武阳周氏同根同脉,乃一祖所传之分派。
那么,仁寿甘家沟周氏究竟是子昂公下哪一分支的后裔?在族谱中应该怎样接续呢?
善芳宗亲的《寻根考证》一文中提出,仁寿甘家沟周氏应为子昂公第五子周豫一房的后裔。这个结论主要是由试凤公的出生时间推断而来。试凤公生于1656年,与四房文瑜公(生于1591年)相差65岁,相差约两代人,与四房文濂公(生于1614年)相差42岁,年龄差距最小。且晚房后裔名字中多有带“显”字的,如“显玉”“显鹏”“宏谟字显绪”“宏勋字显忠”,与试凤公之父显还公名字中的“显”字相合。由此可推断试凤公为晚房豫公后裔的可能性最大。这里的分析也是合理的。
“春瑞住桐木林太平”,指文春和文瑞分别住桐木林和太平。文瑞住太平与试凤公迁川前住绥宁太平乡相合;文瑞弟兄三人,文瑞排行第三,也与显还公弟兄三人,显还公排行第三相合。
这里的疑问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从文美四子之名分别为“松”“显玉”“宏勋”、“显鹏”,及“宏谟字显绪”“宏勋字显忠”来看,带“显”字的和带“宏”字的是同辈,是带“文”字的子侄辈。宏济、宏道、宏谟、显玉、显鹏都是“试”字辈。宏济公和试凤公都是试字辈,这点没有矛盾。但如果宏济即试凤公,宏济之父文瑞当为显还公(仁寿甘家沟周氏谱记载试凤公之父为显还)。这样带“显”字的显还公却成了试字辈的宏济之父。这就与前面谈到的道光老谱中豫公一房带“宏”字和带“显”字的都是试字辈相矛盾了。古时的人有字,有名,还有号。从“宏谟字显绪”“宏勋字显忠”来看,“显还”可能是试凤公父亲的字。如果文瑞公即显还公,宏济公即试凤公,关系如此亲近的一房人取名字怎会这么混乱?那么,是否仁寿甘家沟族谱记载先祖姓名有误呢?《甘家沟老坟山碑序》是试凤公廷字辈后裔道光三年为试凤公立碑时所作,从试凤公至廷字辈后裔仅隔六代。六代之后,能清楚地记得字辈、迁出地的详细地名以及子昂、显还、西伯、达还、璧选这些名字,说明这些祖上的信息是代代相传下来的。仅从西伯、达还、显还这几个名字来看,取名又是合理的。所以很难判断是否我仁寿甘家沟族谱中记错了先祖的名字。
其二,应相公生三子:文祥、文春、文瑞。文春生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道光老谱载文春生于崇祯十二年二月,武阳新修谱载文春生于崇祯二年二月。这里依据道光老谱。)文瑞生卒未详。根据文春生于1639年推断文瑞的生年,最早只能是1640年。试凤公生于1656年,如果文瑞公生于1640年,且文瑞就是显还公,则试凤公出生时其父文瑞公只十五六岁。而文春之子宏道生于1691,宏元生于1685,宏道出生时其父文春45岁、宏元生时其父文春52岁。那么试凤公生时其父文瑞公十五六岁,是否与家庭情况不符?
其三,试凤公来川时已四十九岁,“试凤”、“显还”应是在湖南所取的名或字,为什么试凤公之名字不是“宏×”或“显×”呢?如果“试凤”之名是入川之后另取,那之前在湖南所取之名或字也应该代代流传下来才合理。因为族谱上记载的了这么多先祖入川前的信息,便是为了子孙不忘根本。
其四,如果文瑞公即显还公,宏济公即试凤公。道光谱上文瑞之兄文春公及文春之子的信息都有详细记载,为什么显还公和试凤公连名字都没有?
其五,万兴爷爷所讲的从武阳大周家迁出的三兄弟,其祖辈是谁?什么时间迁出的?在《寻根对接》一文中没有提到。据此很难判断这三兄弟是否显还公弟兄三人。
要之,本人很认同《寻根对接》一文中仁寿甘家沟周氏与武阳周氏“是一家的可能性极大”的观点。但要定论显还公就是文瑞公,宏济就是试凤公,本人认为还需更多进一步的资料来解释以上的疑问。所以慎重起见,建议暂不将仁寿甘家沟周氏接续于应相公之下。我在编修族谱时也遇到相同的情况:有足够的依据证明是同一大支的宗亲,却暂时没有足够的依据将其接续于某一先祖之下,我们的做法是将其放在这一大支后做一说明,或者在谱中单列为支系待考,以待之后寻找更多的依据。
之前已欣闻善芳宗亲组织的这次修谱已将我仁寿甘家沟周氏纳入谱中,心中万分感激!感谢湖南宗亲为我们留下了进一步寻根问祖的线索!如果已经接续于应相公之下,版面上不好调整,希望能补充一些文字说明本人提到的这些疑问,注明“文瑞公即显还公、宏济公即试凤公”只是依据目前已有资料所做的推测,不是定论,还需进一步考证。
感恩湖南的宗亲们!感激之情无以言表!谢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