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 |
喜欢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不仅仅因为那语言、意境、人物的刻画上娟秀流畅的文笔和娓娓道来的哀婉动人,跌宕起伏的非常出彩故事,更重要的是自己曾经也是上海弄堂的女儿。我们能够在《长恨歌》中找到自己熟悉的石库门弄堂生活、找到自己周围熟悉的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在女主角王琦瑶四十年的悲剧人生故事中,总能在某一节或某一段抑或在某一场景,在这毫不相关的时间与地点看到与自己、姐妹和自己的母亲及周边人们相似的一截人生。如果说当年那遥远的似乎又脱离尘世的上海滩“许文强”和“冯程程”的经典爱情故事感动了几代人,那么《长恨歌》中的故事更如流金岁月在人们心中流淌,那是因为《长恨歌》中的故事更真实,更贴近上海大众。
只要打开王安忆的《长恨歌》,我们就可见上海,历史一步步走来,就能找见上海女人和上海男人的几段历史,是那样的令人感怀和怀念。
今年的秋天,上海没有满街的落叶缤纷,似是春意阑珊。在这闲适时的秋日看完了35集电视剧《长恨歌》,在春意阑珊时分记录了一些“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灯火阑珊处”。
解读《长恨歌》女主角王琦瑶。
图1、图2:王琦瑶遇见了影响她一生的男人---国民党高级官员李主任,并做了他的外室。
图3、王琦瑶生命中一个重要的男人---程士砥,也许不能说是她真正的男人,但,是个在“灯火阑珊处”影响她一生的男人。
1、王琦瑶,这位当年上海滩评选的三小姐,见过世面的小家碧玉。闭月羞花,着阴丹士林蓝的旗袍,身影袅袅,漆黑的额发掩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单看这些,王琦瑶与经典恋爱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别忘了,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的心是上海弄堂的心。如果我们希望在王琦瑶身上,或者在《长恨歌》里看到冯程程纯洁的美,纯洁的爱,那免不了会失望的。《长恨歌》里的一切都是现实的,而一切现实都是免不了要让人失望的。
在国民党政府风雨飘摇,即将崩溃的时候她给可以做她父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国民党情报处主任)李主任做了外室。那时的王琦瑶还是个单纯的、不懂不问政治的女孩。而此时,一个留洋回国风度翩翩的非常儒雅的吃着洋行饭的程先生(用现在的话说是工作是金领)早已出现在她的生命中,并且一直爱恋着她,时时帮助她和她的家人,在灯火阑珊处执着地守候着她。她也是完全觉察到,甚至为此,和同班非常要好的女友蒋小姐有了过结。
然而,她却是真实地,死心塌地地跟了李主任。在这里,我无法读出王琦瑶对李主任存在的爱情,找不到王琦瑶可以爱李主任的理由,除了李主任的高官显赫,金钱地位。王琦瑶就是很多上海女孩子的缩影,即使是现在大概也会有很多女孩做出和她当年一样的选择。她希望以自己的青春年华,美貌容颜跟随一个谈吐不凡,有权有势有涵养的高官,甚至可以不要婚姻名分来换取奢华的生活,即使这个人的年纪是她的2倍,更何况,处于无爱的痛苦婚姻生活中李主任确实是喜欢她,对她好(是真的对她好,可那不是爱情)。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王琦瑶在她母亲世俗、势利的潜移默化下,她同样变的爱慕虚荣(这我们还可以从她一度放弃和一个比较贫穷的好友吴佩珍交往,而住进了家是豪门而并不要好的同学蒋莉的家中)导致了她一生的悲剧。
解放前夕,李主任被国民党派系暗杀,王琦瑶哭天呛地,痛不欲生,在她的悲痛中我们可以读出,除了她也对李主任的一丁点的喜欢、痛将失去的豪华生活,更多的是对李主任的愧疚,因为是她打电话一定要李主任来上海解救程先生,直接导致了李主任的死亡(尽管李主任的死亡是必然的)
图4、时年28岁的王琦瑶
图5、王琦瑶与其有一孩子而又抛弃她的另一男人---康明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