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二十五首《红楼梦》人物赞2018年7月新校稿

(2018-07-27 08:46:42)
标签:

升虚邑诗存新校稿

朱秀海

诗词

七律二十五首 《红楼梦》人物赞新校稿

 

    壬辰冬月,得辽宁人民出版社赠冯其庸先生《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一套三卷。再读《红楼》,费时月余,多有感慨,成诗二十五首,用新韵。戊戌夏日,复校之,用平水韵。

 

曹雪芹

 

温柔富贵锦乡侯。一去繁华不自由。

蓬牖茆椽低意气,绳床瓦灶困风流。

晨霜夕露凄凉月,阶柳庭花寂寞秋。

黄叶村荒人市远,余生日夜梦红楼。(十一尤)

     

贾宝玉

 

千般悲喜念婵娟,袖迹襟痕见泪鲜。

我本青埂峰下客,卿为离恨水边仙。

长啼应是今生债,泣血何酬此世天。

醒里梦中君影瘦,长从情灭写情篇。(一先)

 

      一僧一道

 

茫茫大士实狂猖,渺渺真人亦罔伤。

灵玉携来吟梦忆,尘寰弃去任炎凉。

悲欢离合哀镌字,恩怨情仇血凿章。

山曰大荒先诡幻,再趋人间演荒场。(七阳)

 

        空空道人

 

腹内空空性本,无稽峰下遇瑛仙。

乍通风月知前债,忍向尘凡哭旧缘。

芹圃画之存痛意,石头载此代难传。

人间多少空空辈,一阅红楼化泪泉。(一先)

 

甄士隐

 

隐去真情泪满腮,当年姑孰称贤才。

知书守礼遭僧火,积德行仁养贼胎。

疯跛解通好与了,尘寰脱却血和灾。

卷终最痛急流渡,还等娇儿觉梦来。(十灰)

 

贾雨村

 

贾化生平岂大奸,红尘滚滚一庸顽。

攀龙附凤沉浮际,报德予仇暗昧间。

总是猾僧谗贼丑,从来末世盛贪悭。

黄粱枕上终残梦,回顾恩公一黯颜。(十五删)

 

      警幻仙子

 

修成本为欲河仙,艳管悲腔动石癫。

神界难逃浇沥沥,人间怎免泣涓涓。

更施兼美嘲风月,顿教通灵堕孽川。

曲演红楼歌吹后,迷津渡变泪情天。(一先)

 

         刘姥姥

 

老身本是野村流,试打抽丰近画楼。

忍辱难称寒馁耻,腼颜暂任贵骄羞。

逢场作戏豪门动,报德酬恩侠客俦。

窃笑寄篱灵岸草,不知市井女留侯。(十一尤)

 

         林黛玉

 

少年飘泊过淮初,世内偷观世外书。

哭葬桃花悲易谢,哀吟柳絮叹轻疏。

魂牵梦绕心归他,李代桃僵泪向虚。

诗稿成灰情已尽,姑苏回望是亲庐。(六鱼)

 

      秦可卿

 

风流婀娜放春仙,错降凡间几许年。

身世自来藏永雾,迹行掩去见深怜。

悔淫宁说秦为首,不肖荣惭玉占先。

归去天涯重俯首,云烟一梦已茫然。(一先)

 

       贾瑞

 

轻贱思淫自不才,空招毙命一场灾。

病心枭妇甘阴险,入彀愚徒自陷哀。

风月菱花交替照,骷髅美艳反正来。

蠢憨犹似西江月,依旧残魂恋望台。(十灰)

 

      花袭人

 

云雨初经愿已偿,花卿本是有心娘。

护瑛守宝痴情重,斥黛褒钗俗见长。

虽是女奴甘妾命,仍怀妒意伴机肠。

曲终归却伶人去,一望红楼一泪伤。(七阳)

 

       贾政

 

存周岂是拯家流,识腐行迂事事休。

大树空乘荣荫庇,深恩轻负凤妃筹。

每因儿玉悲无状,难自愚躬悔永羞。

一日山河陵替后,也随兄侄哭边秋。(十一尤)

 

         王熙凤

 

百伶百俐弄机身,锦绣乡中日月频。

设局弄权谋命夜,斑衣戏彩画堂春。

阴曹不信多灵报,人世唯知有利银。

死别红楼卿运败,江南魂去泪方新。(十一真)

 

      薛宝钗

 

妙龄美慧秀心长,早向红楼觅嫁乡。

行正语端知巧变,虑遥思睿见深藏。

雍庄赢我元妃宠,讥诮任他黛女狂。

李代桃僵圆梦后,遥望青梗泪汤汤。(七阳)

 

      史湘云

 

意大肠宽磊落襟,也随钗袭警顽琛。

麒麟藏去非无意,经济弹来本有心。

失爱常牵亲苑柳,忍情辄止近瑛音,

他年别嫁孀孤后,长忆怡红痛应深。(十二侵)

 

       妙玉

 

命寄佛图应闭门,移依锦绣见凡根。

名标拢翠夸轻世,情近公孙泄羡痕。

佳茗特呈骄有寄,红梅频赠梦含恩。

病狂招贼掳污去,空对天涯哭旧阍11。(十三元)

 

       香菱

 

岁逢襁负别乡川,一世遭逢实应怜。

身陷浊污从丑霸,性同钗黛向云泉。

学诗三咏成佳构,斗草双吟接玉仙。

桂树移来卿命尽,觉迷渡口痛高年12。(一先)

 

       元春

 

元妃可谓佑家神,归省堪称旷世春。

烈火烹油声赫赫,鲜花着锦势嶙嶙。

怜瑛偏重金钗色,病黛何轻绛草身。

玉殒香销魂命去,一门孤弱哭荒津13。(十一真)

 

          探春

 

心高命薄出庸姬,仍将高明立异崎。

邀社吟诗亲雅颂,开源除弊救奢糜。

自强难改他讥恶,斥母空招庶论疑。

波浪一帆长嫁去,回望骨肉泪迷离14。(四支)

 

          鸳鸯

 

生作雌奴命已悲,敢为淫逼树双眉。

娇强曾赖家尊佑,愤烈终归自性奇。

惯从春花知陨谢,每由秋萼悟凋吹。

他年伴主泉台去,冷向刀丛笑鼠狸15。(四支)

 

       迎春

 

早殁亲娘父行乖,嫁夫复遇嗜人豺。

性湮惯忍伧奴戏,质弱何承恶兽排。

方绽花颜心已刭,初思世事命先埋。

可怜绣户侯门女,也作冤魂望故斋16。(九佳)

 

         薛宝琴

 

琴妹宁为画里人,抱梅独得老年亲。

因成劲敌承仇羡,由是倾城负妒瞋。

诗谜写来寒腊冷,衣冠赏取暑炎湮。

细询姻缘曾先定,惊魄长回二月春17。(十一真)

 

       惜春

 

情孤意僻性乖张,也向宁荣逞倔强。

弃画逐尤空洁净,冷钗慢玉自冰霜。

画成大观园池冷,诵过浮屠志气长。

随他繁华倾败去,烦丝剃去换缁妆18。(七阳)

 

       薛蟠

 

文起称龙实是虫,击渊夺艳一时雄。

京师初入泥隳海,商贾重充瞽事聋。

悔玷宝蟾兴妒霸,错婚夏桂认时穷。

无名茅店行凶日,永向囚窗叹命冲19。(一东)

二〇一八年七月

曹雪芹(1724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长篇名著《红楼梦》作者。素性放达,常以阮籍自比。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衰败饱尝人生辛酸。在一生的最后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另有《废艺斋集稿》。

《红楼梦》卷终写到,甄士隐虽然入了仙界,仍没能忘记自己沉沦苦海一生的女儿英莲(即香菱),他最后出场的目的主要是将带死去的女儿入仙界。《红楼梦》如此写神仙,不能不让读者感叹,神仙也还不能脱离骨肉之爱,可为一叹。

贾雨村名贾化,早年受恩于甄士隐,却在飞黄腾达后为保住官位并在日后攀龙附凤继续高升,听信改做门子的前葫芦庙僧人的指引,循私枉法,胡乱判了英莲一案,致使英莲(香菱)一生沉溺苦海。及至卷末,雨村黄梁梦断,因贪渎被革职还礼,却在急流津觉迷渡口再见恩公甄士隐,这时回望平生,雨村当有一番人生如梦之感。

笔者认为,警幻仙子名为警幻,实则引宝玉入红尘之主要推手,其责不在一僧一道之下。一僧一道似在游戏,在警幻则似为宿命,如不能改变此一宿命,而又设一神仙为何?在此,《红楼梦》作者不唯视宝黛及大观园诸人之命为宿命,亦视太虚幻境之诸神仙之命为宿命矣,又何其沉痛!

灵岸草即黛玉。刘姥姥二入荣国府,随贾母及众姐妹游园,黛玉称之为“母蝗虫”。然刘姥姥之于浮生应对,有汉高帝开国功臣留侯张良之智,故称为女留侯,黛玉不知也。

黛玉因宝玉宝钗成婚,焚稿断痴情,泪尽而逝,临终时不忘以清白之身回姑苏老家。作者这一笔,写尽了黛玉的决绝失望,使这一人物的悲剧性命运达到了极致。

《红楼梦》第五回称,秦可卿亦是太虚幻境遣春山放春洞之人,曾作为警幻仙子警悔宝玉之女子出现。历来红学界关于此人身世有诸多猜测与演义。笔者认为曹公最早创作这个人物,是要她负担起悔淫的罪责,其证据就是原稿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后因朋友劝阻,删去这一章节,秦可卿也随之改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作者对她的情感亦发生了变化,由主要是嘲讽和鞭挞变成了可惜可怜,其在书中担负的角色义务反倒隐晦起来,于是这一人物存在的意义也就有了后世的许多歧义与争论。

《红楼梦》中,贾瑞一蠢才,竟对王熙凤起了觊觎之心,被王毒设相思局,置于死地,至于死时仍不觉悟,可叹复可恨,而作者也就此在书里展开了对王熙凤阴狠毒辣、机关算尽、终于算却了自己一生性命的描画。想作者写贾瑞这么一个人物,竟在于为王熙凤在书中大展拳脚做一垫脚石,又可一叹。风月菱花即风月宝鉴。作者不写贾瑞死于王凤姐,却死于一面正反皆可照、正反照美人(王熙凤)和骷髅交替出现的镜子(所谓风月宝鉴),深得春秋笔法三昧之一例也。

贾政字存周,在《红楼梦》一书中始终貌似正人君子,然其所做之事,譬如救薛蟠,荐雨村,学政任上任衙役胡作非为,为害一方,其实真真“假正”也。虽当末世,贾家其实并非没有机会,譬如元春才选凤藻宫,一时皇恩隆重,任命其为一方学政,如有作为,当会缘外戚之路高升,飞黄腾达、成为国家栋梁也未可知,然其如土偶木骸之人,无才无智,终至于误民误国误已。及到元春薨逝,皇恩衰,贾家恶状毕现,树倒猢狲散,存周与其兄贾赦、其侄贾珍皆发赴边境台站效力,亦其宜也,可悲也夫!凤妃,即元春,贾政长女。《红楼梦》第十六回,元春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红楼梦》众多评家,其论皆无涉于史湘云对宝玉之暗恋,余常窃怪。其实在金陵十二钗之中,湘云的处境并不比黛玉好多少,父母早逝,为叔父母所养,所赖有一贾府,一大观园,可供其时时走来透一口气。第三十一、三十二回,湘云游园,捡到宝玉遗失之金麒麟,该物本是宝玉为她所留,但在宝玉说出丢失之前,她并没打算将事情言明,反倒悄悄将它收了起来。所谓金玉姻缘之说,对从小在贾府长大的湘云来说不会陌生,湘云自己从小就佩戴一金麒麟,与宝玉之玉也可并称为“金玉”。但湘云随后也学宝钗劝宝玉留意仕途经济,引起宝玉反感。又,与黛玉相比,湘云在贾母跟前更远一层,愈发没有机会被选择做宝玉的妻子,于是早早选择了退出,认命嫁给了叔父为自己选定的人,惜乎丈夫早逝,后半生无依无靠,至于像一些红学家所说,沉沦入了青楼。可悲可叹!想湘云后时在青楼中,会时时想起这段没有结果的“金玉之缘”吗?

11《红楼梦》中,作者以悲怜且具讽刺意味的笔墨写了妙玉这个人物,精心刻划了妙玉对宝玉的悄思暗恋。与钗黛云探诸姬相比,妙玉在书中遭遇愈加悲惨,其中对于宝玉不能言说的暗恋,居在成了她一生中仅有的阳光和华彩乐章。这个人物的成功,是作者对当时世间各类贵族女子悲剧性命运洞察入微的又一光辉例证。

12《红楼梦》中,香菱是一个最富悲剧性的形象,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而她又是甄世隐的女儿英莲。甄世隐者,“真事隐”也;甄英莲者,真应怜也。作者让英莲襁褓之中即被拐子拐走,后被呆霸王薛蟠打死冯渊抢去做了妾,一生遭遇无际的苦楚,终于在卷尾让已经成仙的父亲于急流津觉迷渡口接走(时英莲已在为薛蟠生一生后死去),父女团聚。除去故事中神话的部分,即真事而论之,香菱这个角色即是本书中第一个纯粹的被无情世间荼毒的女子,他的被侮辱和被损害得不到任何解释和补偿,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真地隐去了真人实姓?他在卷尾没有忘记让其父甄世隐守在急流津觉迷渡口接引她归去,是和读者一样承受不了香菱命运之痛,想给自己、读者尤其是受尽苦难死去的香菱最后一点安慰吗?或者,他仅仅是承受不了隐藏在香菱这个人物身后的某个真实女子一生的遭际?这个女子又是何人,和作者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13元春在《红楼梦》中出场不多,对于宝黛爱情悲剧的形成与演化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省亲之后元春赐给宝钗的节礼与诸位姐妹不同,贾母开始意识到元春特重宝钗之意,而黛玉在这场爱情与婚姻之争中已处下风矣。贾氏一门在本书初所以会有一时间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正因为元春才选凤藻宫,成了皇上的宠妃。而贾家之败,也与元春失宠及突然薨逝大有关系,所谓大树倒而猢狲散。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的悲剧,无论是贾家的兴衰还是宝黛钗的悲剧,元春不知不觉竟是总导演者,至少是总导演之一。

14《红楼梦》中,作者对于探春人物形象的塑造,代表了他对大家族中庶出的女子悲剧命运的深刻理解与同情。同大观园中所有美丽且聪颖的女子相比,探春一样出类拔萃,却因为庶出的身份,终于不能获得和嫡出的兄弟姐妹一样的尊重。探春的大观园生涯就是不断地同庶出的命运斗争的生涯,一个心性皆被扭曲的大家族庶出小姐向不公平的命运作斗争最终仍然失败的故事。探春为了反抗自己的出身故意将自己与生母及同胞弟分割,努力地靠近嫡母和嫡母所生的兄弟姐妹,努力地伪装自己和嫡出的姐妹一样尊贵,但最后还是在生母赵姨娘不断的不识时务的揭露中败下阵来。探春的不幸,是出身的不幸,亦是她不愿意承认这种出身的不幸。

15鸳鸯在《红楼梦》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奴,因为深得贾母之心位在诸奴婢之上,就连王熙凤这样的主子奶奶都要讨好她。但她又是个极刚强的女子,所以当大老爷贾赦看上她要娶他做小老婆时,她拼死反抗,终于在贾母的支持下躲过一劫,却与贾赦成仇,后者威胁在贾母百年之后对她施加报复。鸳鸯可贵之处在于坚决不屈服自己女奴的命运,贾母一死,她立即自殉身死,用这样刚烈的行为,让一直等待报复她的主子无计可施。鸳鸯在《红楼梦》诸女奴中,是唯一“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一个。即使因被误解而遭驱逐的晴雯,虽然与宝玉无染,却将自己的感情寄托给了所侍奉的男主人,如果有机会,她是愿意做宝玉的妾的,但鸳鸯却不然,她至死也没有像别的女奴一样认从做妾的命运。

16在《红楼梦》诸女性形象中,贾迎春有着自己独特的悲剧命运,虽是贾赦之女,是所谓“正经主子”,但亲娘早殁,其父及嫡母视她如无物,又性懦无才,连丫环奶娘都可以随意欺负她。到了待嫁之年,其父又因欠债五千两不欲还而将其嫁给恶汉孙绍祖,终于被虐待而死。在迎春短暂的一生中,她一直扮演着逆来顺受的角色,唯一一次例外是出嫁后回到贾府见到王夫人,王夫人说她在夫家受到的一切虐待“都是你的命”,迎春第一次反驳说,我就不信,我的命就一定是这样。这是唯一的一次有关自己命运的觉醒和反抗,但仍然不能改变她最终受虐而死的命运。作者通过迎春这一形象的塑造,同样寄托了对封建大家族内部这一类女子悲惨命运的深刻同情。

17薛宝琴在《红楼梦》中的出场显得突兀,因为事前作者并没有交代宝钗还有这一堂妹,而此女子一入贾府,便受到了贾母无比宠爱,尤其是在她雪中抱着从栊翠庵得来的红梅,与宝玉立于假山之上,俨然一幅《雪艳图》,更令贾母尤其是善于窥探并逢迎贾母的王熙凤生出了将她配给宝玉为妻的念头。如果以为宝琴的出现会让宝黛钗三角恋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就错了,但贾母对宝琴露骨的喜爱已经惊动了一个人,她就是三角恋的主角之一宝钗。宝琴进入大观园前,宝钗处处不露机心,一直显得沉稳大气,从容不迫,与黛玉的小性及尖酸刻薄形成了鲜明对照,唯独到了这时,凭空杀出一个自己的堂妹,大有后来居上成为宝玉之妻的趋势,宝钗一下变得不再淡定,对宝琴受宠表现出了强烈嫉妒,具体表现有二。其一,发现贾母照着赏赐宝玉的标准赏赐了宝琴衣裘,宝钗说出了下面的话(大意):我就不信你哪里就比我强!其二,宝琴应贾母和众人之邀,根据自己早年随父亲行商走遍全国的经历写出十二首灯谜诗后,立即受到了宝钗否定,认为其中两首无有真人实事,使这些灯谜诗没有猜出谜底便再没有了下文,倒是黛玉看不过去,出面为宝琴圆了几句场,但终究没有改变宝琴灯谜诗的命运。很快宝琴就说出她早年已经受了梅翰林家聘、不可能再做贾家媳妇的真相,随之很快离开了贾家。作者没有再写到宝钗此时的表现,想来惊魂初定的她一定会立即回到原来机心深藏的状态中去,原因是此时宝琴再不会成为她的情敌了。宝琴的出现成了本书的一个大关节,第一,已经下了很大功夫的宝钗此时才发现,她居然仍然没有入贾母这个贾府真正当家人的眼,必须更加努力,尤其是要从王夫人这里下功夫;第二,贾母意欲将宝琴配给宝玉这件事透出了另一个信息,即黛玉在这场争夺宝玉正妻的斗争中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可以说已经出局。宝黛的爱情悲剧,竟从这里急转直下,走到最后的结局。古人言二桃杀三士,薛宝琴这一个人物的出现,作者就不动声色地实现了表现真实的宝钗及贾府众人对宝黛爱情的真实态度的目的,推动了故事情节迅速向悲剧结局发展,如此神思,不可不赞。

18在《红楼梦》中,惜春绝对是个另类。她是宁府贾珍庶出的妹子,却养在荣府。母亲早死,父亲贾敬一心烧丹学仙,终至于自毒而死,哥嫂子侄待她几如无物,她的处境甚至比探春、迎春以及贾母的亲外孙女黛玉还要差。以她这种处境,生成一种孤独乖僻的性情是可以理解的,而又耳闻宁府之丑,置身宁府之外,以小人儿性情自洁自绝于宁府也是可以理解的。荣府不倒,大观园还有她的栖身之所,然亦是寄人篱下。惜春目睹人世之虚幻,姊妹之零落,小小年纪就入了佛也在情理之中。及至荣宁二府皆遭大劫,惜春遁入空门,算来不但不是她的悲剧,甚至应当说是她为自己早就寻觅到的最好的归宿,可为一叹。画,即入画,惜春的丫环;尤,即尤氏,贾珍之妻。

19薛蟠,字文起,又字文龙。击渊夺艳,《红楼梦》一书中记述了他众多的恶行,其中打死冯渊,强买香菱,是诸恶行之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