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茂才的悲剧是人性的悲剧
2007-03-04
(作者不详)
看完《乔家大院》,对剧中的孙老先儿印象深刻。
应该说,剧中的孙茂才是个悲剧人物,其悲剧之根源,在我看来,是因为人性。何为人性?人之本性也。
孙茂才的出场就颇具悲剧色彩:穷酸,家有老母,不得以卖花生度日,即使是这等小本生意,也得辅以短斤缺两的手段。按说,这样的人物和男一号是搭不上边的。
可命运却偏偏让他俩相遇了。乔在雪瑛的爱情滋润中情绪高涨,并不在意孙的短斤缺两。正是这种忽视,孙茂才并没有因卖花生的小技俩而被羞辱被耻笑,这使视自已为读书人的孙茂才避免了尴尬。以及后来因欠房钱被房东纠缠,乔出面解围和迟到时占乔的光,得以进考场,这几件事累积起来奠定了孙茂才一生的悲剧:那就是他在内心感激乔,视他为知已,将自已的一生牢牢地与乔致庸拴在了一起。
从此孙茂才在乔的一生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伴侣:在乔初掌家事不能很快进入角色时,鼓励他帮他理清头绪;在乔必须迎娶玉儿而舍弃雪瑛时,陪伴他开导他;在他小庙再遇雪瑛时,唤醒他令他悬崖勒马;在南下武夷时一路相伴出谋划策;在深陷囹圄时撑起营救的大任;就是到了被乔家舍弃,最后还是以自已的卑躬屈膝和智谋,换回了乔的性命。
翻翻百度里的乔家大院贴吧,很多人骂孙茂才,我却以为,在这个人物身上,可敬的东西颇多。他的足智多谋,是不用再说的了,在乔家他担当的就是师爷一职,为乔家出谋划策。
我更赞叹他的预见能力。比如他在协助乔办理江南票号业务包饷汇总一事,提前与管家商定银股,以使后来的很多事得以顺利进行,曹掌柜也不得不在东家反对的情况下听从与他。比如他对乔插足票号后一生会陷入万劫不复境地的预言,连乔最后也不得不承认:“被孙茂才这狗东西言中了。”
我也佩服这个人追求爱情的勇气。他熟读四书五经,生活在那一个年代,自然不会不知,他要与大奶奶发展爱情根本是奢望。但大奶奶是第一个关爱他的女人,从此成了他一生的牵挂。他也知道仅他有勇气是不够的,要大奶奶冲出祖训实在不可能,所以才会有要分一半乔家的家产让自已消除内心的自卑和大奶奶平等,在被赶出乔家后又努力做到了太原府知府大人,最后设计逼乔家大奶奶出嫁于自已。虽然他没有料到大奶奶最后会在洞房之夜自杀,但他是为自已的爱情付出了一生的追求了,令人赞叹。
这样的一个人物最后却是以悲剧告终的。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分析,他在投奔乔家后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在乔家得到尊重,基本满足了他“生存和安全的需要”。但在和乔立志办票号时分道扬镳,因为乔已经对他的出谋划策“言不听计不从”,让他原本已获得的“被尊重的需要”又重新失去了。虽然初尝被大奶奶关爱的滋味,但注定他“爱与被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让他去临江茶山并没有再给他以更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这使他“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同样得不到满足。自然而然,他的人生便滑脱了正常的轨迹,以致于后来中了崔鸣十的离间计,而人性中的一些本来被抑制了的不良习性得以伸展,包括克扣茶农的工钱,在崔的安排下进窑子等等。
比之男一号乔二爷来讲,这个人物更让人觉得真实,他的身上有闪光的东西又有一般人性难以避免的缺陷。后来发展中,表现出一些对乔的报复行为,我私下以为,那正是因为他对这位乔二爷有着比旁人更深切的爱,所谓爱之深恨之切,他将自已的一生不折不扣地和乔二爷捆绑在了一起。有人骂孙茂才最后跪王爷那一段,可试想,他不是以那样低三下四的姿态去面对,何以王爷他们会认可他的方案而救得乔的性命?同样是一跪,在跪胡大人的时候不也是一样为了救乔么?
假设乔在对待他的时候,可以有对刘黑七那样的义字,那么孙茂才的一生也将不会是悲剧了。
而乔的做法似乎也没错,他实在是不能容忍孙茂才居然会想和大奶奶发展感情,自然不能再以平常心来对待他,但从他在书房里昏昏沉沉地呼喊:“茂才去哪儿了?”也是可以看出,他在内心深处,是无比思念着他的这个死党的。
所以,孙茂才的悲剧其实是人性的悲剧,是因为他自已的人性,也是因为乔二爷的人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