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给山大新生上第一堂课
标签:
杂谈 |
傅佩荣:大学四年应该这样度过
|
||
|
||
每年金秋,都有一批新同学进入大学,翻开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章。大学四年如何度过?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和态度将影响我们的一生。当我们回首往事,能否对自己说:大学四年,我没有因为虚度而悔恨?2008年9月,国学大师傅佩荣先生借来山东电视台《新杏坛》开讲的间隙,为山东大学万名学子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演讲,为那些希望从懵懂中早日体悟到未来的大学生,那些从不松懈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学生以及那些即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们阐释如何编织梦想,明确方向,奠定基础,来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未来主人翁。
第1课:化被动为主动
被称为天才的西方哲学大师尼采认为人的精神有三种变化:第一变变成骆驼,第二变变成狮子,第三变变成婴儿。骆驼就是听别人对你说你应该如何,狮子就是我对自己说我要如何,婴儿就是说我是。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最担心的事是:德行没有好好的培养;学问没有好好的研究;听到该做的事自己没有跟着去做;自己有不对的事没有改过。
大学四年是人生中最特别的四年,这四年跟别的时间一样不能重来。进入大学,是人一生中第一次不为升学重担所限,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第一次离开家庭范围,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所以,傅佩荣认为:“大学四年第一个要做到的就是化被动为主动,上了大学就要准备做狮子,而这个恰好是最难的挑战。”
当你从被要求到自我要求的时候,要有一套价值观,要学会基本的做人处事的规范,然后才能跟自己说我要如何。傅佩荣指出:“人活在世界上绝对不可能为所欲为,随心所欲。每一个人处在怎样高的位置,拥有多大的财富,还是要问自己我应该如何做。”所以第一课就要记得化被动为主动,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是否有成就,就看他能否做到这一点。傅佩荣举例说:“比如说我今天应该上课,但是不愿意去,怎么办呢?你要把应该变成愿意,然后你上课的态度就不一样了。四年大学能做到这一点,你就没有白念了,从此以后,生命可以自己负责。”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要做德行完备的人,就是不要丧失像小孩子一样的单纯的心。老子说,真正修养到最高境界要复归于婴儿。
在傅佩荣看来,婴儿代表一切希望的开始,每一个人都希望回到婴儿状态,因为婴儿代表无穷的可能性。“我们是不断长大,但是不要忘记,不要失去婴儿般的心,真诚的心,善念。跟别人来往都要以善意出发,但是讲善意绝不代表你是天真幼稚上当受骗的人。”
对刚到美国读书时英文不佳、跟不上课业的窘况,傅先生仍记忆犹新:“到美国之后才念完一个星期的课,就想放弃了。老师要我们每天念一百多页英文,我读一页就花了两小时。后来每天读十二小时才能把指定的材料念完,念完后依然不敢发言。直到我在图书馆角落里找到一本放错的参考书,成功的回答了教授的问题。他说教书十几年第一次遇到这么用功的学生,这句话改变了我的命运。从此,老师相信我是好学生,也赢得了同学的尊重。”1980年傅佩荣在耶鲁大学读书时,曾经在大雪中排队等了两个小时,只为有10分钟的时间向老师当面请教问题。对这种赤子之心,傅佩荣先生这样看待:“我这一生都觉得研究学问、追求知识是人类一种不可替代的使命,感觉到人的生命价值从这个地方开始往上提升了。这是我念书的经验,活在当下,四年之内尽量少打工,少兼差,少做别的事,专心过这四年,要记得脱胎换骨。”
第2课:
全人教育,做完整的人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苏格拉底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戴尔菲神殿上的话,“认识你自己。”
傅佩荣认为,念大学的目标就是全人教育,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全人教育包括三个内容:第一个人才,第二个人格,第三个人文。人才教育学校会负责,让你成为专业的本科的人才,人格教育则靠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人格上,傅佩荣推荐的是孔子的价值观。他指出,跟任何人来往都要记得:内心感受要真诚;一个团体一定有它的共识,它的共识具体变成某些规定跟条文,没有必要去冲撞这些校规。
在傅佩荣看来,同学们在学校是过客而不是归人,经过大学就不能空手而回,要把所有好的东西,知识、智慧尽量带走。跟别人来往,包括跟父母相处都要记得内心感受要真诚,父母对你的期许要沟通,社会规范要遵守,要经常跟父母联络,尽量不要让他们操心。“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他的能力不在于可以得到什么,而在于他可以承受失去什么,如果你失去全世界,失去所有关怀你的人,你还能活得下去吗?能力不在于得到什么,因为强中更有强中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使整个世界都消失了,我还活着,照样有我的尊严,有我的价值,这是一个念书人应该树立的一个高尚的目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傅佩荣理解的人文教育就是在工作跟修养之余要做什么事:这一辈子能不能快乐,就看情感调节的方式如何。他回忆说,当年在美国读书很累,真担心哪天自己会崩溃。所以每晚锁定一个音乐电台,一打开就是音乐,在音乐声中入睡来疏解压力和情绪。每星期六下午一定逛书店,买书那一刹那觉得人生充满希望。“当没有人给你希望的时候,你要记得给自己希望,人一定要活在希望里面。”傅佩荣还参加了电影欣赏社,每星期用一美金看一场十几年前的老电影。美国同学们看到字幕出来,喜欢的男女主角出现就鼓掌吹口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甚至看完毕后全体起立,仿佛在欣赏的是舞台剧。“在休闲生活方面、调节情感方面不要管别人太多,你只要不妨碍别人你就尽情去掌握自己的方式吧。”
第3课:大学之内涵
到底大学四年有什么内涵呢?傅佩荣认为大学的内涵有三点:第一课业,第二社团,第三感情。
美国哈佛大学一位教授在《如何读大学》的书里面告诉我们,哈佛大学学生平均每周上课十二小时,每上课一小时,复习、预习时间要乘以二点五,即自学三十小时,加起来四十二小时。
“四年大学里面没有学会自我控制,那以后的发展就乏善可陈了,要练习有秩序、有步骤掌握自己的生活。”对此,傅佩荣对大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自我要求:“在课业上,除了用功,没有秘诀。你要跟自己说,我现在开始,选几小时的课,每周上课几小时,我相对的就要念几小时的书。做到这一点,到期中考、期末考的时候很轻松,根本不用特别准备。”
学业、课业的作用在将来就业或升学才会发现它的可贵,但社团活动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生命素质的提升。
念大学怎么可以不参加社团呢?社团活动可以让你慢慢变成一个跟人群可以相处,可以领导别人,知道怎么做组织,怎样去办活动的人。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在社团中要学习扮演各种角色,懂得听别人的安排,也慢慢练习可以去下达命令,来组织一个团体,这一点是特别困难的。傅佩荣认为,要能够当领导,首先就要能够被领导,学习如何去共同朝一个目标合作。
“我大学时代只参加了合唱团,每当念哲学系觉得很枯燥的时候,我就跟同学们说,我们来唱歌吧,从此以后我们哲学系就充满着欢乐之声了,四年过的很愉快。让人觉得大学生活最后的美好回忆都在那些社团活动里面。”
《孟子》里论交友用了四个字:“取有必端”。交朋友,一定要找品行端正的。
友情跟爱情是大学四年里面非常重要的功课,要懂得结缘、惜缘、随缘。
曾经有学生向傅佩荣请教:“老师,被爱是不是幸福的?”傅佩荣回答说:“不一定,要看被谁爱,被一个你不喜欢的人爱,很痛苦。”想让别人爱你,就先要求你自己变成能够被人家欣赏的人。傅佩荣认为,大学时谈恋爱可以教你如何照顾别人,增进同理心和自控力,但恋爱这件事要一切随缘,不必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
傅佩荣把朋友分为几类:最基础的叫做酒肉之交,一起吃饭喝酒;比较好的叫利害之交,一起合作,合则有利;道义之交。他感慨的说,很多大学时的朋友会成为你一辈子的知己,这样的友谊弥足珍贵。但在交朋友时,不要只去找与你性情相近或只会附和你的人做朋友。交友用四个字来说,“取有必端”,一定要找言行端正的朋友。“大学里大家都很单纯,各自都有理想,经常可以整夜不睡谈人生的理想,要记得人生只有这个短暂的四年是最难得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