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 陈去病故居
(2012-06-04 08:31:14)
标签:
临河陈去病故居绿玉浩歌辛亥革命旅游 |
分类: 走游世界 |
小小同里,藏龙卧虎,这里还是一个诗人的故居,中国古典诗人的压轴诗人。
陈去病(1874年-1933年),字佩忍,号巢南、垂虹亭长。因读“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比满清为匈奴比己霍去病遂易名“去病”。江苏苏州吴江同里人。诗人,学者,政治活动家。
早年参加同盟会,英名曾叱咤辛亥革命时期,在那风云变幻的年代,与柳亚子等先创南社,追随孙中山先生,曾任孙中山北伐大本营宣传主任,广东护法军政府参议院秘书长等职。孙中山先生亲切地誉他为“十年袍泽,患难同尝”。1923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28年后曾任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大学院古物保管委员会江苏分会主任委员。
陈去病故居在同里镇三元河畔,有一条石板小街三元街,左拐到头再左拐,便可见陈去病故居。大门面街临河,罩墙高耸,环静幽静。陈去病故居是一处古朴平常的清代居名,占地一千三百六十四点平方米,门楣上方原有“孝友旧业”匾额,进门见有半亭、家祠旧迹,百尺楼、浩歌堂等建筑,历经风雨沧桑,几近残垣危房。




进门朝东有一月洞门,楣额“绿玉青瑶馆”五字,已是青苔微绿。据载,绿玉青瑶馆初建于1932年,距今已有六十多年。

故居浩歌堂面阔三间,1920年此屋落成时,陈去病适阅香山的“浩歌行”,欣然神会,将新屋取名为“浩歌堂”。浩歌堂是陈去病会客之所,堂中原悬有“女宗共仰”及“浩歌堂”横匾。“女宗共仰”匾系孙中山先生褒扬陈去病之母倪老夫人“鞠育教诲,以致于成”而亲笔所题。












百尺楼是陈去病藏书和写作的地方,一楼一底,十分简朴。他所编著的《百尺楼丛书》,即以此楼而定名。绿玉青瑶馆又称堂楼,坐西面东,五楼五底二厢房,共有13间。进堂楼首先扑入眼中的是由近代书法家杨千里先生手书的“绿玉青瑶馆”五个大字镶嵌在楣额中。堂楼北侧及北厢楼系陈去病的卧室和又一个写作的地方。












南社成立百年前夕,全面汇集南社创始人陈去病先生著作、六卷本达三百五十万字的《陈去病全集》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主编、陈去病外孙张夷先生今天向记者介绍,他和父亲张左一从1988年开始筹备,整整花了二十一年时间,才搜集完备并出版。
这部全集的作品题材包括诗词、戏剧、新闻、评论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军事等,堪称辛亥革命时期的“百科全书”。
这些著作对当时的社会、革命影响很大,由于后来编文集时“弃之不录”,所以很多文章变得难以查找。张夷介绍说,为出版这部书,他走南闯北搜集的资料高达二米多,最终编入全集的作品,除了年谱之外,全部是陈去病本人的著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