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家乡黑龙江——呼玛尔战斗纪念碑

(2011-08-05 14:36:16)
标签:

斯捷潘诺夫

呼玛

沙俄

明安

玛尔斯克

杂谈

分类: 走游世界

我的家乡黑龙江——呼玛尔战斗纪念碑

我的家乡黑龙江——呼玛尔战斗纪念碑

     和著名诗人、作家孙文涛一同由十八站去呼玛,朋友小冯推荐去黑砬子,他当向导。到了黑砬子,呼玛河入江口不远的地方有一条上山的小路,小冯一挥手,我跟了上去。没想到见到了我很早就知道的呼玛尔战斗纪念碑。

呼玛尔战斗纪念碑是于 1987 年由呼玛县人民政府建立的,是为了纪念三百多年前发生在呼玛河口,我国军民抗击沙俄侵略者,保卫神圣国土的呼玛尔战斗。

据记载:十七世纪初,侵略成性的沙俄匪帮,趁中国正处在明清两朝交替之际,开始把侵略的魔爪伸向黑龙江,派出多支匪帮侵入黑龙江流域。沙俄匪帮中的一支,在斯捷潘诺夫的率领下,在松花江上被我清朝将领班明安答礼击败后,便向黑龙江上游逃窜,于 1653 年 6 月,流窜到呼玛河口。集中全力修筑城堡,以做殊死顽抗。经过垂死挣扎,终于建立起一座坚固的城堡,他们自称为“呼玛尔斯克”。为了防止我国军民的攻打,呼玛尔斯克建筑得十分坚固,以双层木桩中间填泥土做城墙,外围挖有很深的壕沟,并设有各种障碍物,城堡内还筑有安放多门大炮的炮台,准备了大量的防止攻城的器材,城堡内挖掘了水井,加之城堡建筑在有利的地形上,使呼玛尔斯克变得易守难攻。严重威胁着黑龙江流域的安宁。因此, 1655 年,清政府派轻车都尉明安答礼率军队进驻呼玛尔各地,剿灭沙俄匪帮。明安答礼于 1655 年 3 月抵达呼玛尔斯克。首先较轻易地消灭了堡外的敌兵,并将整个城堡团团包围,明安答礼采取先礼后兵的策略,他派人射书于城堡中,对斯捷潘诺夫一伙进行了义正词严的劝降。但斯捷潘诺夫匪帮依仗有坚固的城堡,较充足的弹药,决心负隅顽抗,对清军的招降置之不理。于是明安达礼下令攻城,清军用大炮和火药箭猛烈向敌堡射击,而沙俄匪帮则用火枪和火炮拼死抵抗。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至黎明,尽管杀伤了大量的沙俄匪兵,但城堡仍没有攻克。明安答礼将军决定改变强攻的策略,采取围困的战术,部队在城堡下安营扎寨,切断了城堡的水源,并时时对城堡进行炮击,以求困死敌军。这一战术是有效的,经过半个多月的围困,城堡内的敌军弹尽粮绝,士气不振,陷人绝望的境地。明安答礼却对敌我形势作出了严重的错误判断,轻率地作出了撤兵的决定,致使呼玛尔战役功亏一篑。呼玛尔战役虽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它它沉重地打击了沙俄对我国东北蚕食与掠夺的嚣张气焰,和著名的雅克萨战役一样,是我国抗击沙俄人侵、维护东北边境稳定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永远被人们所牢记。

经过呼玛尔战斗之后,斯捷潘诺夫匪帮虽然没有马上被消灭,但是已成惊弓之鸟,他们严重缺少弹药和粮食,更害怕清军再次打击,于是不得不放弃呼玛尔斯克这个据点,而在黑龙江流域流窜,最终于 1658 年 7 月在松花江口被清军彻底消灭,而呼玛尔斯克也被呼玛当地各族人民烧毁。

三百多年过去了,百年老城的人民没有忘记发生在自己家园,祖先们浴血奋战抗击沙俄侵略的这段光荣历史,为了缅怀先烈,教育百年老城的后人,在呼玛县政府的努力下,在小黑砬子山建立此碑。由前省长陈雷题字。后面是碑文。

这是我的意外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